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首頁  >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列印本頁

視障活動

「行一。當下」陳正隆現代水墨創作展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自112年4月20日至5月21日於該館第一、二展覽室舉辦「行一。當下」陳正隆現代水墨創作展,共計展出「花園系列」、「竹影系列」等48件精彩的現代水墨作品。
陳正隆,字行一,彰化埔鹽鄉人,是全職的藝術創作者,從小立定志向當藝術家,經由不斷實驗碰撞,大破大立、另闢蹊徑自成一家,其作品廣為國內外藏家收藏。
本次展覽主題「行一。當下」,「行一」除了是陳正隆的字外,「一」有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創作過程即一切,一切即當下。他認為永恆就在當下,當下不能重來或重演,所以面對、感恩並享受當下,即是擁有永恆及未來,用此精神實踐所有創作。
展覽以「花園系列」、「竹影系列」為展出主軸。「竹影系列」以陳正隆自小熟悉的竹為主題,透過虛實營造、計白當黑的布局,營造出東方媒材特有的空間感。「花園系列」則是陳正隆提出的新理念「共生理論」的創作,他認為花園中只有一株花或是單一植物是無法變成花園的,必須相互襯托,共同烘托花團錦簇的美,此即他對生命體悟的呈現。
陳正隆的水墨畫啟蒙來自國中時的老師林煒鎮,1980年代初向馮依文學習傳統工筆畫,對礦物性、植物性顏料、絹布、熟宣等媒材深入地探索,1980年代末則向白丰中學習現代水墨與彩墨,並汲取楚戈對「現代水墨」藝術思辨,開始嘗試引西潤中、中西合璧的契機。
老師不受限於傳統水墨毛筆的特性,將收集於自然的素材,巧妙自製獨一無二的畫筆。藉由植物纖維不同的「筆鋒」及肌理,再結合拍打、拓染、滴灑、渲染等技法,打破一切的慣性、習氣,進而產生趣味橫生的未知效果。他指出創作的方法是法無定法,心外無法,工具及材料都是心念的延伸,自然而然,以天地為師,萬物為筆。
陳正隆認為創作源於日常生活與剎那間的感動,一切都是無常未知。在瑰麗的色彩中,透露出隱約的東方美感,墨與彩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形成陳正隆老師特有的藝術語彙。欣賞陳正隆的創作,從具象的竹、花園切入外,更可以跳脫外在,領略作品中的動靜與虛實,花非花、竹非竹,聽憑內心徜徉其中。

「行一。當下」陳正隆現代水墨創作展

光被微塵 LIGHT UPON DUST馮君藍攝影展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自112年2月9日至3月12日於該館第一、二展覽室舉辦「光被微塵LIGHT UPON DUST馮君藍攝影展」,共計展出46件精彩作品。馮君藍,是影像藝術創作者,正職是基督教會的神職人員。作品榮獲全國美術展攝影類「永久免審查資格」,亦受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藝術銀行典藏。
馮君藍攝影及信仰的啟蒙皆來自於他的父親,年輕時就讀協和工商美工科,受教於恩師董振平;在攝影專業的精進上,則受攝影家阮義忠的影響。馮君藍的影像有著古典油畫的氣質,類似古典主義的肖像畫。他的拍攝對象多是教友,沒有華麗的服飾,屏除多餘的色彩及景緻卻能洗淨鉛華,反樸歸真,傳達平凡中的不凡,呈現出阮義忠老師所說「靈魂的肖像」。
馮君藍的作品以基督教神學為基礎,在命題及構圖上都與聖經典故有關,反映出他對時間、空間、物件、自然和人類歷史的觀點。他說:「攝影是我服事上帝之餘一點小小的興趣,藉以表達我為之生為之死的信仰觀照。」
本次展覽主題為「光被微塵」。微塵,指的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無論是人、物件、植物的隱喻。上帝在造亞當時即是用塵土。人較之宇宙是十分微小的存在,但即使是如微塵般的存在,也能反射光線。光,除了具體的可見光之外,也有時間的暗示,如「光陰」、「時光」,而在宗教上,光指涉的是神光。作品中的光,指的是上帝的光、上帝給的榮耀的時刻。訴說著卑微如塵土的人,也能由凡,轉化為不凡。
馮君藍認為攝影是一種紀錄與見證,是一種謙卑的藝術,攝影與時間、有限性抗衡的努力,雖非永恆,但在有限存有中竭力生活。欣賞作品時,可以很直覺地從他細膩的攝影方式,來觀賞人物的表情儀態,或從作品名稱探索深刻的意涵。馮君藍從基督信仰孕育出作品的厚度及深度,歡迎民眾放慢腳步,沉澱思緒、來體驗一場心靈的饗宴。

光被微塵 LIGHT UPON DUST馮君藍攝影展

木說心藝-黃文彬拼木藝術展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於1月4日至1月28日,於該館第一、二展覽室舉辦「木說心藝-黃文彬拼木藝術展」,展出共83件作品、8個木馬、未完成品機密大公開及兒時記憶童玩區,邀請民眾細細體察美學生活之真善美。

木說心藝-黃文彬拼木藝術展

心智障礙活動

「行一。當下」陳正隆現代水墨創作展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自112年4月20日至5月21日於該館第一、二展覽室舉辦「行一。當下」陳正隆現代水墨創作展,共計展出「花園系列」、「竹影系列」等48件精彩的現代水墨作品。
陳正隆,字行一,彰化埔鹽鄉人,是全職的藝術創作者,從小立定志向當藝術家,經由不斷實驗碰撞,大破大立、另闢蹊徑自成一家,其作品廣為國內外藏家收藏。
本次展覽主題「行一。當下」,「行一」除了是陳正隆的字外,「一」有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創作過程即一切,一切即當下。他認為永恆就在當下,當下不能重來或重演,所以面對、感恩並享受當下,即是擁有永恆及未來,用此精神實踐所有創作。
展覽以「花園系列」、「竹影系列」為展出主軸。「竹影系列」以陳正隆自小熟悉的竹為主題,透過虛實營造、計白當黑的布局,營造出東方媒材特有的空間感。「花園系列」則是陳正隆提出的新理念「共生理論」的創作,他認為花園中只有一株花或是單一植物是無法變成花園的,必須相互襯托,共同烘托花團錦簇的美,此即他對生命體悟的呈現。
陳正隆的水墨畫啟蒙來自國中時的老師林煒鎮,1980年代初向馮依文學習傳統工筆畫,對礦物性、植物性顏料、絹布、熟宣等媒材深入地探索,1980年代末則向白丰中學習現代水墨與彩墨,並汲取楚戈對「現代水墨」藝術思辨,開始嘗試引西潤中、中西合璧的契機。
老師不受限於傳統水墨毛筆的特性,將收集於自然的素材,巧妙自製獨一無二的畫筆。藉由植物纖維不同的「筆鋒」及肌理,再結合拍打、拓染、滴灑、渲染等技法,打破一切的慣性、習氣,進而產生趣味橫生的未知效果。他指出創作的方法是法無定法,心外無法,工具及材料都是心念的延伸,自然而然,以天地為師,萬物為筆。
陳正隆認為創作源於日常生活與剎那間的感動,一切都是無常未知。在瑰麗的色彩中,透露出隱約的東方美感,墨與彩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形成陳正隆老師特有的藝術語彙。欣賞陳正隆的創作,從具象的竹、花園切入外,更可以跳脫外在,領略作品中的動靜與虛實,花非花、竹非竹,聽憑內心徜徉其中。

「行一。當下」陳正隆現代水墨創作展

東禪韻.西勁道:廖本生油畫創作展

藝術家廖本生,曾任台灣中部美術協會理事長,本次嘗試提取東方工筆富含韻味的白描線條及西方抽象繪畫的粗曠線條,重新詮釋並置在畫面中。並從宋代花鳥畫進行發想,嘗試用許多工筆來描繪花卉,每一種花卉都有獨特的造型,就像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他利用宣紙裱貼的方式營造出層次感,透過水墨渲染及適度留白,呈現出空間虛實交錯,並利用書法線條營造出氣韻生動的感覺,作品適時地點綴金箔,呈現出粼粼波動的光澤。

東禪韻.西勁道:廖本生油畫創作展

木說心藝-黃文彬拼木藝術展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於1月4日至1月28日,於該館第一、二展覽室舉辦「木說心藝-黃文彬拼木藝術展」,展出共83件作品、8個木馬、未完成品機密大公開及兒時記憶童玩區,邀請民眾細細體察美學生活之真善美。

木說心藝-黃文彬拼木藝術展

聽障活動

「行一。當下」陳正隆現代水墨創作展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自112年4月20日至5月21日於該館第一、二展覽室舉辦「行一。當下」陳正隆現代水墨創作展,共計展出「花園系列」、「竹影系列」等48件精彩的現代水墨作品。
陳正隆,字行一,彰化埔鹽鄉人,是全職的藝術創作者,從小立定志向當藝術家,經由不斷實驗碰撞,大破大立、另闢蹊徑自成一家,其作品廣為國內外藏家收藏。
本次展覽主題「行一。當下」,「行一」除了是陳正隆的字外,「一」有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創作過程即一切,一切即當下。他認為永恆就在當下,當下不能重來或重演,所以面對、感恩並享受當下,即是擁有永恆及未來,用此精神實踐所有創作。
展覽以「花園系列」、「竹影系列」為展出主軸。「竹影系列」以陳正隆自小熟悉的竹為主題,透過虛實營造、計白當黑的布局,營造出東方媒材特有的空間感。「花園系列」則是陳正隆提出的新理念「共生理論」的創作,他認為花園中只有一株花或是單一植物是無法變成花園的,必須相互襯托,共同烘托花團錦簇的美,此即他對生命體悟的呈現。
陳正隆的水墨畫啟蒙來自國中時的老師林煒鎮,1980年代初向馮依文學習傳統工筆畫,對礦物性、植物性顏料、絹布、熟宣等媒材深入地探索,1980年代末則向白丰中學習現代水墨與彩墨,並汲取楚戈對「現代水墨」藝術思辨,開始嘗試引西潤中、中西合璧的契機。
老師不受限於傳統水墨毛筆的特性,將收集於自然的素材,巧妙自製獨一無二的畫筆。藉由植物纖維不同的「筆鋒」及肌理,再結合拍打、拓染、滴灑、渲染等技法,打破一切的慣性、習氣,進而產生趣味橫生的未知效果。他指出創作的方法是法無定法,心外無法,工具及材料都是心念的延伸,自然而然,以天地為師,萬物為筆。
陳正隆認為創作源於日常生活與剎那間的感動,一切都是無常未知。在瑰麗的色彩中,透露出隱約的東方美感,墨與彩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形成陳正隆老師特有的藝術語彙。欣賞陳正隆的創作,從具象的竹、花園切入外,更可以跳脫外在,領略作品中的動靜與虛實,花非花、竹非竹,聽憑內心徜徉其中。

「行一。當下」陳正隆現代水墨創作展

東禪韻.西勁道:廖本生油畫創作展

藝術家廖本生,曾任台灣中部美術協會理事長,本次嘗試提取東方工筆富含韻味的白描線條及西方抽象繪畫的粗曠線條,重新詮釋並置在畫面中。並從宋代花鳥畫進行發想,嘗試用許多工筆來描繪花卉,每一種花卉都有獨特的造型,就像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他利用宣紙裱貼的方式營造出層次感,透過水墨渲染及適度留白,呈現出空間虛實交錯,並利用書法線條營造出氣韻生動的感覺,作品適時地點綴金箔,呈現出粼粼波動的光澤。

東禪韻.西勁道:廖本生油畫創作展

木說心藝-黃文彬拼木藝術展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於1月4日至1月28日,於該館第一、二展覽室舉辦「木說心藝-黃文彬拼木藝術展」,展出共83件作品、8個木馬、未完成品機密大公開及兒時記憶童玩區,邀請民眾細細體察美學生活之真善美。

木說心藝-黃文彬拼木藝術展

肢體障礙活動

「行一。當下」陳正隆現代水墨創作展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自112年4月20日至5月21日於該館第一、二展覽室舉辦「行一。當下」陳正隆現代水墨創作展,共計展出「花園系列」、「竹影系列」等48件精彩的現代水墨作品。
陳正隆,字行一,彰化埔鹽鄉人,是全職的藝術創作者,從小立定志向當藝術家,經由不斷實驗碰撞,大破大立、另闢蹊徑自成一家,其作品廣為國內外藏家收藏。
本次展覽主題「行一。當下」,「行一」除了是陳正隆的字外,「一」有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創作過程即一切,一切即當下。他認為永恆就在當下,當下不能重來或重演,所以面對、感恩並享受當下,即是擁有永恆及未來,用此精神實踐所有創作。
展覽以「花園系列」、「竹影系列」為展出主軸。「竹影系列」以陳正隆自小熟悉的竹為主題,透過虛實營造、計白當黑的布局,營造出東方媒材特有的空間感。「花園系列」則是陳正隆提出的新理念「共生理論」的創作,他認為花園中只有一株花或是單一植物是無法變成花園的,必須相互襯托,共同烘托花團錦簇的美,此即他對生命體悟的呈現。
陳正隆的水墨畫啟蒙來自國中時的老師林煒鎮,1980年代初向馮依文學習傳統工筆畫,對礦物性、植物性顏料、絹布、熟宣等媒材深入地探索,1980年代末則向白丰中學習現代水墨與彩墨,並汲取楚戈對「現代水墨」藝術思辨,開始嘗試引西潤中、中西合璧的契機。
老師不受限於傳統水墨毛筆的特性,將收集於自然的素材,巧妙自製獨一無二的畫筆。藉由植物纖維不同的「筆鋒」及肌理,再結合拍打、拓染、滴灑、渲染等技法,打破一切的慣性、習氣,進而產生趣味橫生的未知效果。他指出創作的方法是法無定法,心外無法,工具及材料都是心念的延伸,自然而然,以天地為師,萬物為筆。
陳正隆認為創作源於日常生活與剎那間的感動,一切都是無常未知。在瑰麗的色彩中,透露出隱約的東方美感,墨與彩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形成陳正隆老師特有的藝術語彙。欣賞陳正隆的創作,從具象的竹、花園切入外,更可以跳脫外在,領略作品中的動靜與虛實,花非花、竹非竹,聽憑內心徜徉其中。

「行一。當下」陳正隆現代水墨創作展

光被微塵 LIGHT UPON DUST馮君藍攝影展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自112年2月9日至3月12日於該館第一、二展覽室舉辦「光被微塵LIGHT UPON DUST馮君藍攝影展」,共計展出46件精彩作品。馮君藍,是影像藝術創作者,正職是基督教會的神職人員。作品榮獲全國美術展攝影類「永久免審查資格」,亦受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藝術銀行典藏。
馮君藍攝影及信仰的啟蒙皆來自於他的父親,年輕時就讀協和工商美工科,受教於恩師董振平;在攝影專業的精進上,則受攝影家阮義忠的影響。馮君藍的影像有著古典油畫的氣質,類似古典主義的肖像畫。他的拍攝對象多是教友,沒有華麗的服飾,屏除多餘的色彩及景緻卻能洗淨鉛華,反樸歸真,傳達平凡中的不凡,呈現出阮義忠老師所說「靈魂的肖像」。
馮君藍的作品以基督教神學為基礎,在命題及構圖上都與聖經典故有關,反映出他對時間、空間、物件、自然和人類歷史的觀點。他說:「攝影是我服事上帝之餘一點小小的興趣,藉以表達我為之生為之死的信仰觀照。」
本次展覽主題為「光被微塵」。微塵,指的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無論是人、物件、植物的隱喻。上帝在造亞當時即是用塵土。人較之宇宙是十分微小的存在,但即使是如微塵般的存在,也能反射光線。光,除了具體的可見光之外,也有時間的暗示,如「光陰」、「時光」,而在宗教上,光指涉的是神光。作品中的光,指的是上帝的光、上帝給的榮耀的時刻。訴說著卑微如塵土的人,也能由凡,轉化為不凡。
馮君藍認為攝影是一種紀錄與見證,是一種謙卑的藝術,攝影與時間、有限性抗衡的努力,雖非永恆,但在有限存有中竭力生活。欣賞作品時,可以很直覺地從他細膩的攝影方式,來觀賞人物的表情儀態,或從作品名稱探索深刻的意涵。馮君藍從基督信仰孕育出作品的厚度及深度,歡迎民眾放慢腳步,沉澱思緒、來體驗一場心靈的饗宴。

光被微塵 LIGHT UPON DUST馮君藍攝影展

東禪韻.西勁道:廖本生油畫創作展

藝術家廖本生,曾任台灣中部美術協會理事長,本次嘗試提取東方工筆富含韻味的白描線條及西方抽象繪畫的粗曠線條,重新詮釋並置在畫面中。並從宋代花鳥畫進行發想,嘗試用許多工筆來描繪花卉,每一種花卉都有獨特的造型,就像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他利用宣紙裱貼的方式營造出層次感,透過水墨渲染及適度留白,呈現出空間虛實交錯,並利用書法線條營造出氣韻生動的感覺,作品適時地點綴金箔,呈現出粼粼波動的光澤。

東禪韻.西勁道:廖本生油畫創作展

木說心藝-黃文彬拼木藝術展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於1月4日至1月28日,於該館第一、二展覽室舉辦「木說心藝-黃文彬拼木藝術展」,展出共83件作品、8個木馬、未完成品機密大公開及兒時記憶童玩區,邀請民眾細細體察美學生活之真善美。

木說心藝-黃文彬拼木藝術展

回到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