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長期推動「全人友善博物館」計畫(Inclusive Museum,簡稱 I M)」,
即日起於110年年度大展「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一樓美術街展區特別規劃
以「今天來看人物畫」為主題的近用體驗專區(Here I M),
以淺顯的介紹、口述影像導覽、觸摸輔助教具及手語導覽影片等服務設施,
打造一個即使是取用資訊最困難的視障族群,也能與一般大眾一起在美術館悠遊的共融環境,
於美術節(3/25)當天同時啟用國美館「全人友善博物館」識別標章,
期許讓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平等地親近美術館。
國美館自102年起擔任文化部「視障服務示範館」就開始積極推展文化近用服務,
107年更提升以「全人友善博物館」為目標,
致力於落實將客製化的視障服務示範作為,結合零障礙近用的軟硬體建置,
以寓教於樂的展示設計,鬆綁美術館「請勿觸摸」的緊箍咒,開展成細緻化的全人近用服務。
Here I M:今天來看人物畫近用體驗專區,
藉展場裡的口述影像觸摸導覽設施,探索單純的人物畫、生活情境中的人物畫,
以及人物畫群像的變奏曲。
本館並結合非視覺探索計畫活動的執行,
由國美館友善服務志工,全程以1:1陪伴引導視障者參與的方式,
引領視障朋友透過觀察思考人物畫裡蘊藏的細節,找到屬於自己觀賞人物畫的樂趣,
並以非視覺性的創作活動做為體驗的完結。
此次國美館「全人友善博物館」識別標章及設置順天展的近用體驗專區的結合,
為國美館邁向「全人友善博物館」寫下兩個層次上的意義:
第一個層次的「Here I M」,是在標誌順天展的近用體驗專區所在位置,
向社會大眾宣告國美館「I’m open for all」,朝「全人友善博物館」的願景具體邁進;
第二個層次則是希望藉由不同族群、朋友的實際參與體驗,
甚至打卡「Here I am」,共同表達願意協力國美館推動全人友善博物館,
共同促進社會共融的平權理念。
「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之「今天來看人物畫」近用體驗專區,
展期自即日起至110年6月27日止。
01.口述影像-展覽介紹
前往-展覽介紹
02.口述影像-暗箱空間與攝影史
前往-暗香空間與攝影史
03.口述影像-無障礙展示設計
前往-無障礙展示設計
04.口述影像-郎靜山
前往-郎靜山
05.口述影像-夏陽
前往-夏陽
06.口述影像-卓有瑞
前往-卓有瑞
07.口述影像-陳石岸
前往-陳石岸
08.口述影像-沈昭良
https://youtu.be/lzFFzlR5cPA
09.口述影像-高志尊
https://youtu.be/0fruhFcsV08
10.口述影像-陳順築
https://youtu.be/0fruhFcsV08
11.口述影像-李正樂
https://youtu.be/NBGoXbGXOu8
12.口述影像-林佳文
https://youtu.be/on3Nt-qqSGM
時光機-攝影藝術教育展-口述影像導覽語音
口述影像語音導覽01歡迎詞及使用說明
口述影像語音導覽02展覽介紹
口述影像語音導覽03黃土水 【水牛群像】 (1930)
口述影像語音導覽04李光裕 【凝(Ⅰ)】 (1994)
口述影像語音導覽05王慶臺 【雲擁】 (1994)
口述影像語音導覽06屠國威 居位 (1994)
口述影像語音導覽07謝棟樑 【多福】 (1994)
口述影像語音導覽08王國憲 【蓄勢待發】 (1996)
口述影像語音導覽09曹牙 【追憶】 (1994)
口述影像語音導覽10賴純純 【圓融】 (1994)
口述影像語音導覽11余燈銓 【生命的風景】 (1996)
口述影像語音導覽12蒲浩明 【山】 (1994)
口述影像語音導覽13陳振輝 【水的圖騰】 (1996)
口述影像語音導覽14劉柏村 【人與房子關係-不安】 (1994)
口述影像語音導15謝棟樑 【展】 (1988)
口述影像語音導覽16楊英風 【龍嘯太虛】 (1994)
口述影像語音導覽17 李再鈐 【元】 (1994)
口述影像語音導覽18 許禮憲 【同心】 (1994)
口述影像語音導覽19 恆雄 【融合】 (1994)
視障導覽系統-戶外雕塑園區口述影像語音檔19則
非視覺探索計畫配合活動開發許多展品觸摸教具,
結合口述影像的解說及一對一志工的引導觸摸,
加深視障學員對藝術作品構圖的了解,並建立心象。
非視覺探索計畫相關「國美無雙─典藏精品常設展」作品觸摸教具
提供各文化場館在提供視障相關服務前所需的先備知識之技巧與素養。
內容包含「人導原則 四要領」、「口述影像 具體說」、
「三不一問 導盲犬」以及館美館相關的「展場輔具 免費借」等相關資訊。
友善平權服務手冊-視覺篇
友善平權服務手冊─視覺篇
「國美友善導覽APP」落實「文化、科技、平權」里程碑
邀請視障與聽障朋友一同探索藝術之美
看不見與聽不見的民眾要如何欣賞藝術?長期推動文化友善平權理念的國立臺灣美術館透過創新技術與科技輔助,在文化部打造藝文無障礙環境及提升文化近用權的指導原則下,經過一年的籌劃,完成國內第一支兼具視障與聽障者需求的微定位無障礙導覽系統APP,這支「國美友善導覽APP」將於105年12月2日正式上架,內容以介紹國美館雕塑園區典藏作品為主,期能帶領視障與聽障朋友一同探索藝術之美。
「國美友善導覽APP」運用Beacon微定位技術,引導視障與聽障民眾以口述影像語音與手語影片欣賞國美館典藏雕塑作品,同時具有iOS及Android兩種版本,民眾可自行前往App Store或Google Play免費下載,安裝於智慧型裝置中,並開啟藍芽通訊與語音朗讀功能(Voice Over或Talk Back)即可使用。為服務視障與聽障觀眾,國美館亦購置25台「國美友善導覽APP」專屬導覽機具,並以APP內容製作「觸覺立體地圖」,有需要的民眾可以前往國美館大廳語音導覽服務台借用。
國美館作為服務身心障礙族群與弱勢團體的重要文化機構,以「文化、科技、平權」服務身心障礙觀眾,並以「國美友善導覽APP」作為科技推動文化平權的重要里程碑,落實藝術無障礙,文化無差別,希望讓所有民眾都能參與文化、享受藝術。
國美友善導覽APP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長期推動「全人友善博物館」計畫(Inclusive Museum,簡稱 I M)」,
即日起於110年年度大展「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一樓美術街展區特別規劃
以「今天來看人物畫」為主題的近用體驗專區(Here I M),
以淺顯的介紹、口述影像導覽、觸摸輔助教具及手語導覽影片等服務設施,
打造一個即使是取用資訊最困難的視障族群,也能與一般大眾一起在美術館悠遊的共融環境,
於美術節(3/25)當天同時啟用國美館「全人友善博物館」識別標章,
期許讓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平等地親近美術館。
國美館自102年起擔任文化部「視障服務示範館」就開始積極推展文化近用服務,
107年更提升以「全人友善博物館」為目標,
致力於落實將客製化的視障服務示範作為,結合零障礙近用的軟硬體建置,
以寓教於樂的展示設計,鬆綁美術館「請勿觸摸」的緊箍咒,開展成細緻化的全人近用服務。
Here I M:今天來看人物畫近用體驗專區,
藉展場裡的口述影像觸摸導覽設施,探索單純的人物畫、生活情境中的人物畫,
以及人物畫群像的變奏曲。
本館並結合非視覺探索計畫活動的執行,
由國美館友善服務志工,全程以1:1陪伴引導視障者參與的方式,
引領視障朋友透過觀察思考人物畫裡蘊藏的細節,找到屬於自己觀賞人物畫的樂趣,
並以非視覺性的創作活動做為體驗的完結。
此次國美館「全人友善博物館」識別標章及設置順天展的近用體驗專區的結合,
為國美館邁向「全人友善博物館」寫下兩個層次上的意義:
第一個層次的「Here I M」,是在標誌順天展的近用體驗專區所在位置,
向社會大眾宣告國美館「I’m open for all」,朝「全人友善博物館」的願景具體邁進;
第二個層次則是希望藉由不同族群、朋友的實際參與體驗,
甚至打卡「Here I am」,共同表達願意協力國美館推動全人友善博物館,
共同促進社會共融的平權理念。
「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之「今天來看人物畫」近用體驗專區,
展期自即日起至110年6月27日止。
邀請失智症照護機構長者來館,
並請專業藝術治療師以本館的重點展覽作品為主角,
設計適合的藝術對談及手作參與活動。
美術館與我體驗工作坊活動照片
與縣市政府教育局處的特教資源中心合作,
整合跨校、跨障別的資源班特教生到館參與藝術欣賞及創作工作坊。
肯定與接納的藝術行動活動照片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長期推動「全人友善博物館」計畫(Inclusive Museum,簡稱 I M)」,
即日起於110年年度大展「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一樓美術街展區特別規劃
以「今天來看人物畫」為主題的近用體驗專區(Here I M),
以淺顯的介紹、口述影像導覽、觸摸輔助教具及手語導覽影片等服務設施,
打造一個即使是取用資訊最困難的視障族群,也能與一般大眾一起在美術館悠遊的共融環境,
於美術節(3/25)當天同時啟用國美館「全人友善博物館」識別標章,
期許讓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平等地親近美術館。
國美館自102年起擔任文化部「視障服務示範館」就開始積極推展文化近用服務,
107年更提升以「全人友善博物館」為目標,
致力於落實將客製化的視障服務示範作為,結合零障礙近用的軟硬體建置,
以寓教於樂的展示設計,鬆綁美術館「請勿觸摸」的緊箍咒,開展成細緻化的全人近用服務。
Here I M:今天來看人物畫近用體驗專區,
藉展場裡的口述影像觸摸導覽設施,探索單純的人物畫、生活情境中的人物畫,
以及人物畫群像的變奏曲。
本館並結合非視覺探索計畫活動的執行,
由國美館友善服務志工,全程以1:1陪伴引導視障者參與的方式,
引領視障朋友透過觀察思考人物畫裡蘊藏的細節,找到屬於自己觀賞人物畫的樂趣,
並以非視覺性的創作活動做為體驗的完結。
此次國美館「全人友善博物館」識別標章及設置順天展的近用體驗專區的結合,
為國美館邁向「全人友善博物館」寫下兩個層次上的意義:
第一個層次的「Here I M」,是在標誌順天展的近用體驗專區所在位置,
向社會大眾宣告國美館「I’m open for all」,朝「全人友善博物館」的願景具體邁進;
第二個層次則是希望藉由不同族群、朋友的實際參與體驗,
甚至打卡「Here I am」,共同表達願意協力國美館推動全人友善博物館,
共同促進社會共融的平權理念。
「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之「今天來看人物畫」近用體驗專區,
展期自即日起至110年6月27日止。
時光機-攝影藝術教育展-手語導覽影片
手語導覽01歡迎來到國立臺灣美術館
手語導覽02國美館展覽介紹
手語導覽03黃土水 【水牛群像】 (1930)
手語導覽04李光裕 【凝(I)】 (1994)
手語導覽05王慶臺 【雲擁】(1994)
手語導覽06屠國威 【居位】(1994)
手語導覽07謝棟樑 【多福】 (1994)
手語導覽08王國憲 【蓄勢待發】 (1996)
手語導覽09曹牙 【追憶】 (1994)
手語導覽10賴純純 【圓融】 (1994)
手語導覽11余燈銓 【生命的風景】 (1996)
手語導覽12蒲浩明 【山】 (1994)
手語導覽13陳振輝 【水的圖騰】 (1996)
手語導覽14劉柏村 【人與房子關係-不安】 (1994)
手語導覽15謝棟樑 【展】 (1988)
手語導覽16楊英風 【龍嘯太虛】 (1994)
手語導覽17李再鈐 【元】 (1994)
手語導覽18許禮憲 【同心】 (1994)
手語導覽19何恆雄 【融合】 (1994)
聽障導覽系統-戶外雕塑園區手語導覽影片19則
「國美友善導覽APP」落實「文化、科技、平權」里程碑
邀請視障與聽障朋友一同探索藝術之美
看不見與聽不見的民眾要如何欣賞藝術?長期推動文化友善平權理念的國立臺灣美術館透過創新技術與科技輔助,在文化部打造藝文無障礙環境及提升文化近用權的指導原則下,經過一年的籌劃,完成國內第一支兼具視障與聽障者需求的微定位無障礙導覽系統APP,這支「國美友善導覽APP」將於105年12月2日正式上架,內容以介紹國美館雕塑園區典藏作品為主,期能帶領視障與聽障朋友一同探索藝術之美。
「國美友善導覽APP」運用Beacon微定位技術,引導視障與聽障民眾以口述影像語音與手語影片欣賞國美館典藏雕塑作品,同時具有iOS及Android兩種版本,民眾可自行前往App Store或Google Play免費下載,安裝於智慧型裝置中,並開啟藍芽通訊與語音朗讀功能(Voice Over或Talk Back)即可使用。為服務視障與聽障觀眾,國美館亦購置25台「國美友善導覽APP」專屬導覽機具,並以APP內容製作「觸覺立體地圖」,有需要的民眾可以前往國美館大廳語音導覽服務台借用。
國美館作為服務身心障礙族群與弱勢團體的重要文化機構,以「文化、科技、平權」服務身心障礙觀眾,並以「國美友善導覽APP」作為科技推動文化平權的重要里程碑,落實藝術無障礙,文化無差別,希望讓所有民眾都能參與文化、享受藝術。
國美友善導覽APP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長期推動「全人友善博物館」計畫(Inclusive Museum,簡稱 I M)」,
即日起於110年年度大展「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一樓美術街展區特別規劃
以「今天來看人物畫」為主題的近用體驗專區(Here I M),
以淺顯的介紹、口述影像導覽、觸摸輔助教具及手語導覽影片等服務設施,
打造一個即使是取用資訊最困難的視障族群,也能與一般大眾一起在美術館悠遊的共融環境,
於美術節(3/25)當天同時啟用國美館「全人友善博物館」識別標章,
期許讓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平等地親近美術館。
國美館自102年起擔任文化部「視障服務示範館」就開始積極推展文化近用服務,
107年更提升以「全人友善博物館」為目標,
致力於落實將客製化的視障服務示範作為,結合零障礙近用的軟硬體建置,
以寓教於樂的展示設計,鬆綁美術館「請勿觸摸」的緊箍咒,開展成細緻化的全人近用服務。
Here I M:今天來看人物畫近用體驗專區,
藉展場裡的口述影像觸摸導覽設施,探索單純的人物畫、生活情境中的人物畫,
以及人物畫群像的變奏曲。
本館並結合非視覺探索計畫活動的執行,
由國美館友善服務志工,全程以1:1陪伴引導視障者參與的方式,
引領視障朋友透過觀察思考人物畫裡蘊藏的細節,找到屬於自己觀賞人物畫的樂趣,
並以非視覺性的創作活動做為體驗的完結。
此次國美館「全人友善博物館」識別標章及設置順天展的近用體驗專區的結合,
為國美館邁向「全人友善博物館」寫下兩個層次上的意義:
第一個層次的「Here I M」,是在標誌順天展的近用體驗專區所在位置,
向社會大眾宣告國美館「I’m open for all」,朝「全人友善博物館」的願景具體邁進;
第二個層次則是希望藉由不同族群、朋友的實際參與體驗,
甚至打卡「Here I am」,共同表達願意協力國美館推動全人友善博物館,
共同促進社會共融的平權理念。
「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之「今天來看人物畫」近用體驗專區,
展期自即日起至110年6月27日止。
只是輕微、短暫的行動不便、體力不支? 沒關係!
國美館還有輕便的博物館椅,可供免費以證件借用。
服務事項
國美館的無障礙環境,除了基本的輪椅斜坡道、無障礙電梯,
還有無差別的接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