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工藝繪本閱讀講座:吳在媖老師「如何打進孩童的心?」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本中心近年來對於「工藝繪本」的出版不遺餘力,
    例如《台灣樂陶陶》、《石仔的藝術》、《公主選丈夫?》,
    希望透過繪本來吸引孩童的注意力,
    與孩童分享臺灣精湛的工藝文化。

    在12月23日這個天氣舒適怡人的周六,
    我們邀請到知名繪本與兒童文學作家--吳在媖老師光臨本中心,
    與讀者分享對於繪本的所思所想所感,
    以多元的工藝繪本為講座主軸,
    帶領聽眾一同領略閱讀繪本的樂趣與喜悅。

    【上午場-繪本是個什麼東東~要怎麼講啊?】

    在老師活潑而朝氣勃勃的自我介紹後,
    活動現場逐漸熱絡起來,
    一位說故事志工問道:
    「每次說故事的時候,都有孩童沒有在聽或是在旁邊玩耍走動,請問老師可以如何解決?」
    相信無論是故事志工或是爸爸媽媽都可能曾在講繪本的現場有受挫的經驗,
    而上午場老師特別這樣的狀況進行分享。

    繪本是什麼?
    組成繪本的三元素為──圖、文、童心。
    而「互動」、「兒童觀」是老師認為講繪本故事時的不二法門,
    不必使用多麼絢麗的技巧,
    惟有抱持著童心與兒童觀來和孩童互動,
    才可能打進孩童的內心,
    讓孩子在繪本現場得到閱讀的喜樂。
    因此,在講繪本時如果面臨到上述挫折,
    可以先省視自己是不是已為了貼近孩童做出努力,
    除此之外,
    也應該尊重每一位孩童的意志,
    耐心地與孩子溝通,
    讓孩子自己決定是不是要留在現場聽故事。

    「為孩子朗讀繪本,
    就像試用賣場的產品一樣,
    透過朗讀來引起孩童的注意力和閱讀動機,
    才可能為他們開啟瞭解臺灣工藝的新世界」。
    老師特別強調,不是「講」繪本,而應該是「朗讀」繪本,
    一本好的繪本,文字往往是經過作家無數次琢磨淬煉而成的,
    相較於口說語言,
    繪本具有文學語言的精煉與優雅,
    應該逐字逐句將繪本朗讀出來。

    因此,朗讀繪本就像在「演奏」繪本一樣,
    透過表情、聲音、語調、音量等方式來詮釋,
    照著「譜」,即書中的文字演奏出來。

    老師於講座當中實際分享如何「演奏」繪本,
    透過時而生動高昂、
    時而低沉悲鳴的聲調與速度,
    帶領台下的讀者一同進入工藝繪本的世界,
    即便聽眾多已是大人,
    仍不時哄堂大笑,
    有時卻是滿懷感傷而熱淚盈眶。

    越來越多精緻的繪本向世人介紹富有文化底蘊的臺灣工藝文化,例如
    《火燒厝》介紹紙紮文化、
    《紙馬》介紹剪紙工藝、
    《喀噠喀噠喀噠》與《媽媽做給你》則為縫紉工藝,
    若能透過繪本來讓即將消失的珍貴工藝文化得到傳承下去的可能,
    實為難能可貴。

    【下午場-繪本為什麼讓大人小孩"黏"在一起?】

    由於每個人有獨自的個性與風格,
    亦有其獨特的生命經驗,
    因此每一次的繪本演奏都是說故事者將自己的人生與繪本交織而成。
    老師認為,
    事實上繪本的讀者絕不僅限於孩童,
    大人也可以閱讀繪本,
    一本繪本往往乘載了作者的生命故事,
    大人可以透過閱讀繪本來重新梳理自己的生命、領會人生;
    而小孩則可以透過聆聽繪本來領略大人的生命智慧。

    延續上午場,
    老師與讀者們分享了更多的工藝繪本,
    《紅花仔布的秘密》介紹了客家花布、
    《噴射龜》為傳統紅龜粿、
    《獨眼孫悟空》為布袋戲等,
    聽眾們每一個人都聽地如癡如醉,
    好似回到了童年一般。

    活動結束後,聽眾們餘韻無窮,
    紛紛踴躍地到前台向老師提問或合照。
    有人說:「老師就是我們的明星」,
    不難看出聽眾們對於這場繪本閱讀講座感到滿意。

    本日的講座豐富精彩,
    透過老師引人入勝的分享,
    聽眾們得到滿滿的收穫。
    未來將持續舉辦繪本相關活動,
    期待透過繪本的力量將臺灣寶貴的工藝文化傳承後代子孫。


    文/侯孟秀、圖/蕭伊珊、林美華

  • 「攜手●譯藝非凡」手語翻譯導覽活動
    國立臺灣美術館

    國美館「攜手●譯藝非凡」手語翻譯導覽活動
    自103年4月起辦理,於每月擇一周末午後針對當期重點展覽,
    提供聽語障朋友一月一次的美術館知性之旅。
    活動持續辦理迄今已養成一群基本的聽語障藝術愛好者,
    活動並陸續結合「專家導覽」,辦理聽聾共賞場次,
    期待增進聽人觀眾與聾人朋友間的認識及互敬互諒。
    106年起,更有計畫培訓聾人朋友成為導覽人員,
    辦理聾人手語導覽場次,
    期望藉由手語(翻譯)導覽活動的持續辦理,
    服務更多的聽語障朋友,
    也養成更多的藝術愛好者,促進社會的共融發展。

    106年度聾人導覽場次影片

    107年度手語導覽場次公告

    日期時間及導覽主題
    1月28日(星期日)下午2點30分到4點 關鍵斡旋:2017亞洲藝術雙年展

    2月11日(星期日)下午2點30分到4點 第33屆版印年畫特展

    3月18日(星期日)下午2點30分到4點 科技藝術主題展

    4月22日(星期日)下午2點30分到4點 吳炫三回顧展

    5月13日(星期日)下午2點30分到4點 未來簡史

    6月24日(星期日)下午2點30分到4點 107年全國美術展

    7月15日(星期日)下午2點30分到4點 年輕的力量─日本清理攝影美術館典藏展

    8月26日(星期日)下午2點30分到4點 第18屆國際版畫雙年展

    9月30日(星期日)下午2點30分到4點 2018臺灣美術雙年展

    10月14日(星期日)下午2點30分到4點 花之禮讚─四大美術館聯合展

    11月11日(星期日)下午2點30分到4點 聚合•綻放─臺灣美術團體與美術發展

  • 肯定與接納的藝術行動─特教資源館校合作計畫
    國立臺灣美術館

    自104年度開辦即廣受特教資源班師生歡迎及好評的
    「肯定與接納的藝術行動─特教資源館校合作計畫」,
    為提供身心障礙學生更深入參與課程的機會,
    從105年度起,活動形式以每梯次學員連續參與兩場次活動的規劃。

    跨年齡、跨障別的藝術創作活動 ,以正統的工具顏料及開放的創作主題,
    本專案活動提供學員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學習環境,
    讓學員們都能以自己的步調完成作品。
    即便是中重度的自閉症青年,都能穩定專注地參與活動、完成創作。

    每場活動結束前,引導的講師都會主持一個互相肯定與接納的欣賞討論發表會,
    讓資源班的特教生在美術創作中釋放情緒、表達自我並且接納彼此的異同。

  • 國美館以常設展規格推出「身心障礙者與高齡人口文化近用示範展」
    國立臺灣美術館

    國立臺灣美術館於106年10月21日起常設展出的
    「聚合● 綻放─台灣美術團體與美術發展」,
    是國內第一個依據通用設計原則,
    結合3D視障觸摸輔具的開發及口述影像導覽服務的美術館常設展。
    展場相關的展示文宣皆以放大字級設計,
    相關作品的展示高度亦顧及輪椅使用觀眾的觀看視角,
    是一個兼顧美術學術研究及文化近用平權服務的視覺藝術展覽,
    所以也是一個全民共享、全人全感官的藝術探索饗宴。

  • 時光機-攝影藝術教育展-口述影像導覽語音
    國立臺灣美術館

    01.口述影像-展覽介紹
    前往-展覽介紹

    02.口述影像-暗箱空間與攝影史
    前往-暗香空間與攝影史


    03.口述影像-無障礙展示設計
    前往-無障礙展示設計

    04.口述影像-郎靜山
    前往-郎靜山

    05.口述影像-夏陽
    前往-夏陽

    06.口述影像-卓有瑞
    前往-卓有瑞


    07.口述影像-陳石岸
    前往-陳石岸

    08.口述影像-沈昭良
    https://youtu.be/lzFFzlR5cPA

    09.口述影像-高志尊
    https://youtu.be/0fruhFcsV08

    10.口述影像-陳順築
    https://youtu.be/0fruhFcsV08

    11.口述影像-李正樂
    https://youtu.be/NBGoXbGXOu8

    12.口述影像-林佳文
    https://youtu.be/on3Nt-qqSGM

  • 時光機-攝影藝術教育展-手語導覽影片
    國立臺灣美術館

    時光機展覽介紹 前往Youtube

    子題1暗箱繪畫術 前往Youtube

    子題2時空召喚術 前往Youtube

    子題3影像變身術 前往Youtube

  • 自然圖鑑
    國立臺灣博物館

    在都市中常見的動物及植物有哪些呢?
    自然圖鑑連結

  • 動物混音創作~換你當DJ
    國立臺灣博物館

    用台灣動物聲音,創作出屬於自己的自然音樂!

    製作完成還可以將你創作的音樂檔下載下來!


    創作方法:

    1.選擇音樂長度

    2.選取聲音種類,有五大類,可以複選

    3.試聽


    動物混音創作~換你當DJ連結

    自然協奏語混音創作範本(臺博主題樂)


  • 【地球you & me】恐龍石光跡
    國立臺灣博物館

    活動簡介:

    我想了解恐龍怎麼到博物館?

    快來聽故事!

    再摸摸死掉好久好久好久的恐龍牙齒和爪子,

    了解這些真的牙齒和爪子怎麼變成化石,如何進到博物館展示,

    以及如何透過化石證據猜想恐龍當時的生活。

    古生物館每月假日推出【地球you & me】恐龍石光跡活動,

    帶領大家一起輕鬆認識與探索地球過去到現在代表的動物,

    感受自然萬物的美麗與奧妙。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

    票價說明 :活動免費,須憑當日本館門票參加


  • 「人生漆時-黃麗淑漆藝創作展」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展覽簡介:
    黃麗淑老師以前在南投縣竹山高工擔任老師,
    後來到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那時候為了提升竹編作品美感及品質,
    以塗漆方式保護竹藝品,
    因此認識了臺灣漆器產業的先驅陳火慶先生,
    從此開啟精采的漆藝人生。

    本次以「人生漆時」為展出主題,
    以植物、花朵及許多動物的自然為主題,
    讓漆藝轉化為日常活潑的作品,
    歡迎大家來參觀。

    展覽期間:106年11月9日至12月3日
    展覽時間:每日上午9點到下午5點(周一休展)
    展覽地點: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第一、二展覽室(彰化縣彰化市卦山路18號)

  • 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
    國立臺灣博物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創始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
    收錄有關人類學、地球科學、動物學、植物學及博物館學等論文。

    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連結

  • 臺灣博物季刊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博物》季刊,發行於民國七十一年,
    以豐富的圖片,淺顯的文字,介紹自然、歷史與博物館相關知識,
    可做為大眾的一般讀物。


    臺灣博物季刊連結

  • 政治受難者口述歷史影音紀錄
    國家人權博物館

    活動簡介:
    臺灣人的生命故事影片,
    介紹他們從青春年少開始,
    就不斷爭取自由、民主和人權尊嚴的故事。

    播映時間:開園日每日上午9點到下午5點
    (週一、國定假日、連續假日、農曆春節不對外開放)
    展覽地點: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服務中心一樓

  • 景美紀念園區仁愛樓復原展
    國家人權博物館

    展覽簡介:
    1968年完工使用的政治監獄,
    許多人在這裡失去了自由,
    還要做很多體力勞動的工作。

    展覽時間:開園日每日上午9點到下午5點
    (週一、國定假日、連續假日、農曆春節不對外開放)
    展覽地點:仁愛樓

  • 景美紀念園區軍事法庭復原展
    國家人權博物館

    展覽簡介:
    1968年興建的軍事法庭,
    許多不正義的審判
    造成臺灣民眾和軍人很大的傷害。

    展覽時間:開園日每日上午9點到下午5點
    (週一、國定假日、連續假日、農曆春節不對外開放)
    展覽地點:第一法庭

  • 景美紀念園區第一法庭復原展
    國家人權博物館

    展覽簡介:
    1977年興建的軍事法庭,
    可以看到軍法官的審判桌、辯護律師席、觀眾席,
    以及開庭審理時的歷史照片。

    展覽時間:開園日每日上午9點到下午5點
    (週一、國定假日、連續假日、農曆春節不對外開放)
    展覽地點:軍事法庭

  • 老當藝壯─美術館與我體驗工作坊
    國立臺灣美術館

    邀請失智症照護機構長者來館,
    並請專業藝術治療師以本館的重點展覽作品為主角,
    設計適合的藝術對談及手作參與活動。

  • 肯定與接納的藝術行動─特教資源跨校合作計畫
    國立臺灣美術館

    與縣市政府教育局處的特教資源中心合作,
    整合跨校、跨障別的資源班特教生到館參與藝術欣賞及創作工作坊。

  • 服務事項
    國立臺灣美術館

    只是輕微、短暫的行動不便、體力不支? 沒關係!
    國美館還有輕便的博物館椅,可供免費以證件借用。

    服務事項
    國美館的無障礙環境,除了基本的輪椅斜坡道、無障礙電梯,
    還有無差別的接與服務。

  • 藝術共融計畫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106年以視覺藝術口述影像志工培訓,訓練第一線面對身心障礙者的志工朋友開始,
    針對身心障礙朋友規劃藝術近用活動,除了針對第一線藝文場所服務人員提供口述影像培訓外,
    也與國內表演團體合作,結合口述影像技術、手語翻譯、聽打技術和體驗設計,
    為視障者及聽障者建構觀看的準備,搭建欣賞藝術的機會,
    帶領視障者及聽障者進入表演藝術,並推廣身心障礙者近用多元類型文化展演活動的概念。
    像是以視障文化體驗活動深入校園,實際帶領視障學生進入劇場觀賞舞蹈演出,
    並將輔導視障學生的過程製成教案持續進校推廣。
    或是推動跨障別共融服務,讓視障及聽障的學子同時進入劇場觀賞戲劇,
    透過不斷的改善與倡導,期望未來能有常態提供全場次的無障礙藝文欣賞環境。

    近年隨著文化平權的推廣,各館所在硬體設施上升級,
    本館在身心障礙者的文化近用活動上亦持續推動,各年辦理情形說明如下:
    106年以視覺藝術口述影像志工培訓,訓練第一線面對身心障礙者的志工朋友。
    107年以視障文化體驗活動深入校園,實際帶領視障學生進入劇場觀賞,並將輔導視障學生的過程製成教案進行推廣。
    108年持續推動表演藝術無障礙文化體驗,讓視障及聽障的學子都能進入劇場觀賞。
    109年開發視覺藝術無障礙體驗,希望透過多元的設計,讓身心障礙族群也能一探百年歷史<新竹公會堂>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