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行前影片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即日起至2020年12月7日星期一止,展示教育大樓主場館暫停開放。
    洽詢電話:06-356-8889轉分機8210,蔡先生。
    請在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點到12點、下午1點30分到5點間撥打。


    提供手語版個人導覽設備、專人導覽及筆談等服務。
    如有其他合作構想或建議,歡迎電洽本館林小姐:06-356-8889分機2286。

    點下方的畫面,就能開始看臺灣手語版(TSL)臺史博簡介影片。
    點擊影片

  • 行前影片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即日起至2020年12月7日星期一止,展示教育大樓主場館暫停開放。
    洽詢電話:06-356-8889轉分機8210,蔡先生。
    請在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點到12點、下午1點30分到5點間撥打。


    到臺灣歷史博物館之前,
    先花6分鐘看這部影片,
    可以知道怎麼參觀,
    也可以知道裡面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點下方的畫面,就能開始看影片。
    點擊影片

  • 43懸臂椅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工藝師:陳高明(Kao-Ming Chen)
    設計師:Konstantin Grcic
    材質:竹片Bamboo
    尺寸:高77,寬53,長55

    全球矚目的設計巨星Konstantin Grcic與台灣竹藝大師合作,
    探討了天然材質與先進設計技術所交織的可能性,
    因而發展出世界上第一張竹製的懸臂椅43。

    這張百分之百手工製作的竹椅,
    是設計師與工藝家研究台灣孟宗竹特性,
    在運用造形科技,和馴服自然材質之間激盪出的精彩成果,
    不僅為竹材的應用找到新方向,
    更重新改寫了「懸臂椅」這種家具品項的定義。

    這張椅子之所以名為43,
    是因為它的原始設計由43條竹片構成。
    先進的竹製結構不僅穩定支撐人體,
    同時藉由竹材特性帶來彈性與舒適感;
    堪稱台灣竹藝近年具最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從東三線到中山南路特展介紹影片
    國立中正紀念堂

    影片長度:4分12秒
    簡介:
    「從東三線到中山南路特展」結合科技展示手法,從一條街路具體而微地再現一個城市
    的歷史,邀請民眾一同來參與及建構城東的發展及想像。

    請觀賞「從東三線到中山南路特展」影片

  • 106年視覺藝術導覽口述影像志工培訓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視覺藝術導覽口述影像志工培訓
    該課程邀請社團法人台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創辦人趙欣怡博士,講授口述影像基礎概念,並搭配彰美館展覽,設計立體媒材、平面媒材等口述影像解說實作。透過此次課程讓有志於服務視障夥伴們的志工朋友與一般民眾,經由習得的技巧分享視覺藝術的美學,發揮有愛無礙的友善服務,創造文化近用的環境。
    第一梯次與第二梯次共72小時,分為初階與進階建立扎實的認知與實務的訓練。
    第一梯次(9/2、9/9 、10/28、11/4 、11/11、11/25)
    第二梯次(9/3 、9/10、10/29 、11/5、11/12 、11/26)

  • 社區藝術巡迴展及藝術下鄉畫冊電子書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本館社區藝術巡迴展專輯、藝術下鄉畫冊電子書,每本皆有不同主題,歡迎線上閱覽。

  • 薰風南方美學電子館刊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本館薰風南方美學館刊電子書提供線上閱覽,每3個月出刊,每期皆有不同主題,歡迎點選閱讀。

  • 非視覺藝術創作體驗活動─阿材報心情

    活動簡介:
    國立歷史博物館與資策會、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合作,
    將館藏文物以3D列印製成教具,
    規劃適合視障家庭的教育推廣活動。

    首先,配合二樓館藏雞年文物展(106年3月18日到6月18日),
    在展區空間規劃體驗區,
    鼓勵一般觀眾和視障家庭以觸摸方式與展品互動,
    提供不同感官的博物館經驗。
    接著再前往地下室教育活動空間,
    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
    讓視障家庭彼此瞭解、共同學習,
    體驗獨立情感創作表達的機會,
    並增強自我概念和成就感。

    參加對象:社團法人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
    活動時間:106年4月30日(星期日)早上10點到12點
    活動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遵彭廳

  • 史博館_館藏文物手語導覽動畫

    國立歷史博物館與博物館學會、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共同合作,
    針對20件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的國寶和重要古物,
    製作了「手語導覽動畫」,
    讓聽障民眾能深入了解史博館藏文物。

  • 當書本遇上工藝:2017年工藝中心臺北分館世界閱讀日活動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2017年世界書香日活動,
    本中心除了於草屯臺灣工藝文化園舉辦了系列小活動,
    包括:真人圖書館、答題有禮、書香日閱讀櫥窗、工藝師影像故事等外,
    位於南海園區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也一同響應,
    推出活動非常多元,
    有工藝繪本實境導讀、工藝家新書暨MOOCS發表會、手工書實作,
    讓你可以聽故事又能動手做!

    其中「工藝繪本實境導讀」是一場親子一起參與的活動!
    活動時間為4月30日(星期日)下午2點,
    活動地點位於臺北當代設計分館6樓工藝教室。

    我們邀請了駐館陶藝工坊曾淑玲老師來導讀
    本中心出版之「台灣樂陶陶」工藝繪本!

    繪本內容講述: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
    聽到外公說到祖先從陶壺誕生的神話傳說故事,
    引起了小安對陶瓷的好奇心。
    爸爸便帶領小安來一趟暑期臺灣陶藝之旅。
    從臺灣南部、中部到北部,
    沿途發現傳統廟宇裝飾、博物館藝術作品、日常生活用品,
    甚至是高科技產物,普遍利用了陶瓷製品。

    除了知性之旅,
    在這趟旅行中小安也親自體驗,做了一個杯子。
    用自己做的杯子,喝一口台灣好茶,
    為暑假畫下美好的句點。

    除了介紹生動故事內容外,
    還加上陶瓷實物觸摸體驗及現場實作示範喔!

    由藝術家親自導讀工藝繪本,
    使繪本更有立體的生命溫度,
    將書本情境真人實體化,
    與生活工藝結合,更加精彩。

    本次參加的民眾可免費獲得『臺灣樂陶陶』繪本一本喔~~


  • 障礙密碼 真人圖書:廖燦誠先生「長長的一剎那光」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活動時間:106年4月29日 14:00~16:00
    活動地點:臺灣工藝文化園區 工藝資訊館2樓

    第二場真人圖書活動邀請到盲人書畫家廖燦誠先生與大家分享。
    雖然連續兩本真人圖書都是視障者,然而這次的焦點放在視障者的藝術創作上,
    因此能從不同角度消弭大眾對於他們的成見。

    廖先生非常溫文儒雅,「腹有詩書氣自華」正是最佳寫照。
    廖先生定了一個非常詩意的講題「長長的一剎那光」,
    他說當書畫創作的過程雖然短暫,然而那一剎那就好像看得到一樣,
    因此他以此做為講題。
    在活動結束時,他也朗誦了一首自己創作的詩與大家分享,
    總共四段,令人十分驚艷。

    廖先生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西畫組,
    在大同公司做了四年應用美術的工作,
    他喜歡純藝術創作勝過美工設計。
    52歲那年被診斷出青光眼,手術七次後失明。
    失明後的五年內進入閉關階段,
    每天從早寫到晚,
    將文字寫成圖案、以觸覺代替視覺進行創作。

    他寫最多的是「龍」,
    其實中文字源於象形,
    文字本來就是圖像化的,
    因此草書寫出來的龍就真的有頭有尾,甚至像是會動起來。
    廖先生將中文、英文字還有百位親友的人生座右銘都寫在龍的身體裡,
    寫了很多套「百龍書」,
    因為沒有視覺的束縛,每次寫出來的都不一樣,
    都能成為獨一無二的作品。

    廖先生現場揮毫了一張「世界之光」給大家看,
    從準備到揮毫,其間有許多眉眉角角都值得留意。

    首先,在鋪紙時,
    廖先生會利用放在四角的紙鎮來判斷紙張的空間位置,
    並在中間擺上另一個紙鎮定位,
    這些紙鎮讓他即使看不到也能知道創作範圍。
    另外,印章與書畫名都事先印在紙的右下方,
    而他站在紙的左方寫字,這樣就不會在寫完字後不知道要將印章蓋在哪裡。
    最後,他同時鋪了兩張紙,
    上面一張是字,墨透到下面一張則成了抽象畫,
    讓整個創作過程是中西合併的。

    揮毫過程中,
    廖先生會用右手直接捏著毛筆的毛而非筆桿,
    左手則跟著寫出來的字移動偵測,
    如此一來,就能從毛筆跟剛寫下來的字之含水量與濕度來判斷著墨位置以及有沒有寫好,
    然而等到整幅字墨乾掉後,
    他就又無法「看」到了。

    為什麼要寫「世界之光」呢?
    廖先生說他最近參加了一個聯展,
    發現很多身心障礙者雖然身體不方便,
    卻能跟正常人士一樣毫無差別的創作。
    他們發揮潛能與個人獨特性創作,
    也能對全人類做貢獻,走向國際,
    點亮生命之光,點亮台灣,照亮世界。

    除了書畫,廖先生也有陶藝創作。
    他在失明之後參加盲人重建院包含按摩、電腦、陶藝的生活全方面訓練,
    2001年加入愛盲的陶藝教室,每週都會去。
    這次他帶來的作品是丁丑牛年時作的,
    巧妙的將「丁、丑」兩個字作成牛頭的樣式。

    最近廖先生正在想,他可以先用陶土作成自畫像浮雕,
    這樣就能透過觸摸的方式確認跟自己的樣貌像不像,
    接著再把紙放在浮雕作品上,
    用鉛筆像是拓印一樣的方式描過去,
    其實就能作出視障者的自畫像。

    有人問到,「美術館、博物館該提供視障者怎樣的服務呢?」

    廖先生說,如果是平面畫作,要有人介紹,
    讓他們知道畫家跟畫風、畫的內容;
    如果是陶藝,則要開放讓人觸摸。

    也有人好奇,「失明前後對於顏色、創作工具選擇的差異?」

    廖先生說,當他在七次手術期間是個獨眼龍,這時候還可以畫油畫,
    後來雖然都是只用黑墨,然而現在就算能根據比例調出來色彩,
    也會覺得沒有使用多種色彩進行創作的必要,
    反而比較會利用水分控制墨色濃淡。
    至於創作工具,則是根據以前明眼人的經驗來判斷什麼樣得字要用什麼樣的筆或姿勢,
    紙的選擇則沒有限制,只要能控制乾溼度就可以了。

    有人納悶,「如果是先天失明的人,要如何教他們書畫或藝術創作?」

    廖先生提到,他覺得可以用陶土捏字讓全盲的孩子認識字,
    然而如果他們先天就不能感光那就很難教色彩。
    陪同前來的林恩淇小姐則和大家補充,
    通常會用比喻的方式讓先天盲的人了解顏色對應的意思,像是用高溫來對照紅色。

    廖先生在三強調學習對於生命的影響,
    他很感謝製作有聲書的人讓他們可以大量閱讀,
    他從畢業到現在讀的書超過一千兩百本,
    每週日都會聽教育廣播電台的演講,
    也會用電腦、手機的語音來聽別人轉的文章,
    如此一來就能縮小與明眼人的距離。
    而他也提到,正因為是在這個時代,
    他這樣的抽象創作才會被接受。

    或許「用心創作、用靈魂感受創作」是個很難體驗的境界,
    廖先生說:「你可以把眼睛蒙住三天三夜,相信你就會有不同啟發。」

    2017年世界書香日的真人圖書活動就這樣圓滿落幕,
    如果對於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其他本真人圖書感興趣,
    歡迎向工藝中心圖書館申請喔!

    文、圖 柯俊如

  • 障礙密碼 真人圖書:徐薇雅女士「給別人好看,也給自己好看」活動實況分享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活動時間:106年4月23日 14:00~16:00
    活動地點:臺灣工藝文化園區 工藝資訊館2樓

    4月23日世界書香日,我們邀請了熱騰騰剛上架的真人圖書
    「給別人好看,也給自己好看」翻轉教學視覺障礙者徐薇雅女士來草屯,
    在舒適放鬆的環境裡,以嶄新的對話方式閱讀。

    這場活動對於徐薇雅女士及參與的讀者來說,都是珍貴的第一次體驗。
    或許是因為場地很讓人放鬆,
    也或許是因為讀者都先根據真人圖書介紹內容抱著好奇心來報名,
    加上有參與者裡有同鄉與同樣有視覺困擾的人,
    因此在活動開始前,真人圖書與讀者就已經熱絡的聊起來,
    甚至還相互擁抱。

    正式對話就在這種彼此信任與散發溫情的氛圍中展開,過程中三不五時就會爆出一陣笑聲。
    徐女士很善於講故事,
    溫柔婉約的話語聲中,以文字建構出栩栩如生的畫面感,
    讀者們帶著發亮的眼神不住點頭,甚至頻頻作筆記,
    偶爾拋出一個問題,在這兩個小時內專注的進入另一個人的人生中。

    在徐女士簡單的自我介紹後,
    一位大哥拋出了第一個問題:
    「你看起來其實不像視覺障礙者,是真的看不到嗎?」

    徐女士由於是後天的視覺障礙,
    還有很多明眼人的習慣與視覺經驗,
    在別人講話時他的頭會跟著聲音轉,
    所以很容易讓人覺得他看的到自己。
    徐女士仔細的告訴我們她的視力是如何逐漸退化,
    現在他看到的影像就像浮水印,
    對於差異性大的顏色或是圓點、條紋則還可以分辨得出來。

    接著有位大姐問到
    「在螢幕上看視障者都用摸的,徐女士會不會點字?」

    這個問題看似理所當然,實際上卻非如此。
    點字系統其實就是另一套新的語言系統,
    對於後天失明的人來說,需要花很多時間重新學習,
    如果想要快速獲得資訊,使用其它輔具是更快速的。
    徐女士就使用擴視機或是利用有聲書跟各種語音軟體來獲得外在資訊,
    科技進步真的對於生活帶來很多幫助。

    許多人問的問題則與徐女士的人生故事有關,像是
    「學生與家長會不會因為老師是視障者想轉班?」、
    「會不會擔心小孩遺傳到?」、
    「怎麼調適從看得見到看不見的過程?」、
    「因為視障,遇過什麼障礙或是有沒有受傷過?」

    徐女士娓娓道來信仰、家人、學生甚至是司機、路人對於自己的各種支持。
    從民國94年領取身障手冊到民國99年開始定向訓練期間,
    她其實也是哭了很久、害怕自己因為視障而失去價值。
    然而,抱持著「雖然我是視障者,我也可以優雅地過生活」的信念,
    她讓自己能獨立的從宜蘭到台北進修碩士學位;
    一顆柔軟、真誠且不想留下遺憾的心態,
    用心設計教案、陪伴學生,她獲得了師鐸獎。
    徐女士說,只要持續學習與幫助別人,就可以活得很快樂。

    「我們有時候會想去幫助障礙者,但是有人說不要去伸手,才能讓他獨立自主。我們該如何拿捏分寸呢?」

    這個問題一問出,讀者們都一起點頭。
    徐女士果然是當過老師的,立刻現場示範「問、拍、引、報」四步驟。
    一開始先問視障者有沒有需要幫忙,
    接著拍拍視障者的手臂讓他知道自己的位置,
    再來就是用手臂讓視障者拉著引導方向並報告附近的路況。
    視障者雖然可以自己走,不過要一直透過聲音來判斷有沒有走錯路,
    其實還是有人引導會比較輕鬆一些。

    活動結束後,
    有人說「這場活動真好,讓我們可以不用耗眼力就獲得了精采的故事分享,對我們的眼睛也好」,
    也有人說「真希望也有紙本書可以讓這麼棒的故事能被更多人看到」。
    從問卷裡則可以發現大家都非常滿意,
    不僅改變了原本對於視障者的既有印象,
    也都很想再來參加這類型的活動。

    兩小時的內容極為豐富精彩,在此其實只呈現了冰山一角。
    而且真人圖書的活動會因為每次參與者不同的提問及互動的氛圍,而說出不同的故事。
    未來歡迎繼續參與更多場真人圖書活動,一定能滿載而歸。

  • 「博物館與創齡」理論與實務工作坊【文化平權系列三】

    主題介紹:
    1.博物館思考與任務
    2.如何處理老年人的情緒需求
    3.「恐老」的迷思與破除
    4.照護需求與社會互動

    講師:劉婉珍、李開敏、邱天助、張文芸
    時間:106年6月26日(星期一),早上9點到下午5點30分
    地點:本館2樓第一會議室
    對象:博物館、教育/藝文相關從業人員或文化單位、
    社福機構志工、相關領域大專以上學生。
    報名:6月1日至15日網路報名,限50人。
    6月20前公告錄取名單。

    提供公務人員、教師研習時數8小時。
    洽詢:06-2217201分機:2502 鄭小姐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文博學院、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友善平權委員會

  • 聽見秘密:歷史與共創美好講座【文化平權系列一】

    場次1.主題:視力不便者與博物館共創更美好的經驗分享
    時間:106年5月19日(星期五),早上9點30分到12點10分
    講師:林崇偉理事長(臺灣智慧生活科技促進協會)
    藍介洲秘書長(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障者家長協會)
    地點:本館2樓第一會議室
    每場研習時數3小時、限額60人。

    場次2主題:講唱噍吧哖事件
    時間:106年6月10日(星期六),早上10點到12點
    講師:周定邦(台灣說唱藝術工作室)
    地點:本館2樓文學體驗室
    每場研習時數2小時、限額60人。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台南市文化局
    協辦單位: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友善平權委員會
    事前報名:5月1日起開放網路報名,網址。
    洽詢電話:06-2217201分機:9

  • 看見夢想:講座暨讀書會/聾文化推廣系列 【文化平權系列二】

    地點:本館2樓文學體驗室。
    導讀主持人:孫竹文

    場次1.主題:看見心靈的舞動:林靖嵐
    講師:林靖嵐
    手譯:許晶喬、李俊樂
    時間:106年5月21日(星期日),下午2點30分到5點

    場次2.主題:走出寂靜來唱歌:王曉書
    講師:王曉書
    手譯:王興嬙、蕭匡宇
    時間:106年7月16日(星期日),下午2點30分到5點

    場次3.主題:零手語到主播的追夢路:牛暄文看見夢想:講座暨讀書會/聾文化推廣系列
    講師:牛暄文
    手譯:蕭匡宇、歐姵君
    時間:106年9月17日(星期日),下午2點30分到5點

    對象:聽障觀眾及家屬、一般民眾、對聾文化有興趣/教育工作者,限額80人,額滿為止。
    需事前報名:5月1日起開放網路報名,詳見網址。

    備註:
    1.現場提供同步聽打字幕。
    2.每場研習時數3小時。
    3.每場限量送講者「推薦讀本」;集滿三場,加贈「文學好書」。

    洽詢:Email:service@nmtl.gov.tw 或傳真:06-221-8952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臺南啟聰學校校友會、台南市聲暉協進會、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友善平權委員會

  • 輪椅與博物館椅 為行動不便者推出暢遊國美館的無障礙行程
    國立臺灣美術館

    不論年齡、性別,也不論是輪椅代步者,
    或者只是暫時的行動不便、體力不支者,
    輪椅與博物館椅,
    讓所有國美館的教育推廣活動都是無障礙行程!

  • 《靠近發現・中正奇想詩》宣傳影片
    國立中正紀念堂

    影片長度:1分09秒
    簡介:
    中正紀念堂首次透過新型的浮空劇場技術,
    運用3D浮空投影、光雕投影等技術,
    結合多媒體影音互動,創造三層的影像疊合,
    更邀請民眾以紀念堂為主題進行詩作創作,
    重新詮釋在這裡發生的生活故事。

    請觀賞《靠近發現・中正奇想詩》宣傳影片

  • 導覽預約
    國立臺灣博物館

    視障導覽:

    為了讓視障者近用文化、感受文物之美,臺博館將視覺的藝術文物,轉化成觸覺感官體驗的形式,增加觸摸式的輔助工具,再藉由導覽人員口述影像導覽,帶給視障朋友更有收穫的導覽體驗。

    歡迎來電洽詢更多資訊。

    洽詢專線:教育推廣組(02)2382-2699分機5695 呂小姐


    聽障導覽:

    本館特別與中華民國聽障人協會合作辦理合作,結合專業導覽員與手語老師支援導覽服務,讓博物館參觀不再有距離與障礙。

    如有需求,請在前一個月前來信申請預約,也歡迎來電洽詢更多資訊。

    洽詢專線:教育推廣組(02)2382-2699分機5425 楊小姐

    Email:edu_assistD@ntm.gov.tw



  • 105年度「攜手●譯藝非凡」手語導覽活動紀錄
    國立臺灣美術館

    國美館「攜手譯藝非凡」(聽語障手語翻譯導覽服務)

    「攜手•譯藝非凡」聽語障手語翻譯導覽活動自103年4月起辦理,
    於每月擇一周末午後針對當期重點展覽,
    提供聽語障朋友一月一次的美術館知性之旅。
    活動持續辦理迄今已養成一群基本的聽語障藝術愛好者,
    期望藉由手語翻譯導覽活動的接續辦理,服務更多的聽語障朋友。
    本年度預計舉辦11場,活動場次如下表:

    1/16(六)下午2點30分到4點
    第31屆版印年畫特展

    2/20(六)下午2點30分到4點
    「夢 ‧ 棲地」青年藝術主題展

    3/12(六)下午2點30分到4點
    林之助百歲紀念展

    4/16(六)下午2點30分到4點
    倪再沁紀念展

    5/14(六)下午2點30分到4點
    再生運動 數位時代的科技反思

    6/26(日早上9點到10點30分
    日本浮世繪─富士美術館典藏精選

    7/16(六)下午2點30分到4點
    第17屆國際版畫雙年展

    8/20(六)下午2點30分到4點
    全國美術展

    9/24(六)上午10點到11點30分
    銀鹽時代攝影主題展

    10/22(六)下午2點30分到4點
    2016臺灣美術雙年展

    11/27(六)下午2點30分到4點
    直接面對─薛保瑕個展
    (與專家導覽結合辦理聽聾共學試推)

    以館內導覽人員與外聘手譯員攜手合作的方式為聽語障朋友服務,
    不論是全國美術展或是數位科技展,一樣吸引聽語障的藝術愛好者,
    與專家導覽活動相結合的攜手●意義非凡活動為國美館的手語導覽活動帶入聽聾共學的新紀元。

  • 104年度「攜手●意義非凡」活動紀錄
    國立臺灣美術館

    國立臺灣美術館「攜手‧譯藝非凡」手語翻譯導覽活動104年度活動行程表:

    1/17(六)下午2點到3點30分
    看見的時代──影會時期的影像追尋

    2/07(六)下午2點到3點30分
    第30屆版印年畫特展

    3/07(六)下午2點到3點30分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六年級生

    4/18(六)下午2點到3點30分
    國美無雙II

    5/23(六)下午2點30分到4點
    形‧動──國際文字影像展

    6/6(六)下午2點30分到4點
    「不滿之見」繪畫最佳完成狀態研究展

    7/18(六)下午2點30分到4點
    草間彌生 個展

    8/15(六)下午2點30分到4點
    全國美展

    9/19(六)下午2點30分到4點
    吳承硯&單淑子雙個展

    10/24(六)下午2點30分到4點
    2015亞洲藝術雙年展

    11/14(六)下午2點30分到4點
    八十能量──蕭勤回顧 ‧ 展望

    竭誠歡迎聽語障朋友攜伴現場參加。
    本活動行程,本館保留異動空間,並將於官網公告。
    報名洽詢:教育推廣組吳小姐 TEL/ 04-2372-3552# 723 FAX/ 04-2375-4692
    針對特展提供聽語障民眾一個親近藝術的午後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