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手語×舞蹈」聾文化體驗講座花絮

    9/23「國際手語日」剛落幕,還記得9/25我們邀請國際聽障舞蹈家林靖嵐帶來的一場撼動人心的手語舞蹈講座嗎?

    從小失聰的林靖嵐,因為熱愛跳舞,靠著用腳底數拍子的方式苦練舞蹈。儘管跳舞帶給她遍體鱗傷,同時也賦予勇氣力量,讓她一路堅持走來,擁有精彩的人生經歷。例如隻身旅居墨西哥、登上第64屆歐洲歌唱大賽,替法國歌手伴舞,也是首度登上歐洲歌唱大賽的臺灣人。也因為這獨特的國際經驗,林靖嵐才終於看到自己獨一無二的光芒。

    臺灣傳統聽障教育,不少家長期待自己的聽障孩子能學會口語,說得跟一般人一樣好,普遍反對聽障小孩學手語。林靖嵐分享自己本來是口語族,為了參加「世界歐亞聽障選美比賽」才接觸國際手語。參加比賽時,她發現國外聾人佳麗都很自豪地使用手語交談,讓她深受感動,決定打開心胸認同手語,讓自己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誠如演講結束後,林靖嵐與聽障舞團團員帶來的手語舞蹈演出《當我們混在一起》,深刻傳達出編舞理念:希望世上不同身分族群的人,不再因為自己所使用的少數語言而受苦、備受歧視,鼓勵大家「創造想像」、「同理感受」,最終「自信閃耀」,接納獨一無二的自己。
    她也引導觀眾,想像自己是一棵湖邊的樹、或是傲嬌任性的小貓咪,如何運用肢體語言表達意念,並透過「喜怒哀樂」內心小劇場,讓民眾理解到「聾人文化」為何表情誇張的原因。

    最後,林靖嵐老師分享近期與導演王珩合作的《我們在安靜中跳舞》,正在熱烈招募全臺聽障素人共同加入「聽障共創計畫」,11/18-20將在樹林藝文中心演出,歡迎大家購票觀賞,將打破您對聽障族群的刻板認識,聽見來自心底的生命節拍。

    🔗兩廳院售票平台
    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568469842995675138
    🌹 聽障共創計畫
    自2021年由聽人導演王珩、聽障藝術家林靖嵐,攜手九位聽障/聾人表演者,跨越生理上的差異,歷時兩年,挖掘聽障/聾人獨特的感知和生命經驗,共譜不同族群在文化差異中,如何面對這個共同的世界,豐富我們對「人」的想像。
    #我們在安靜中跳舞
    #編導 #王珩
    #共創編舞暨表演者 #林靖嵐
    #共同創作暨表演者 #江銘耀、#周佩、#林珮姍、#邱郁茹、#黃筱萍、#趙昌韋、#歐家瑋、#鄭昆興、#嚴宗吾(按姓名筆劃排序)
    林靖嵐聽障舞蹈團 Taiwan First Deaf Dance Group

  • 看展無障礙―臺文館、心路基金會推出友善體驗文學遊程
    國立臺灣文學館

    看展無障礙―臺文館與心路基金會攜手為智能障礙者量身打造文學體驗遊程,並發行本館第一本易讀版導覽手冊!

    臺文館長期致力於文化平權,除了各年度接力續作,針對視障、聽障、兒少、創齡、失智等族群發行文學資源箱,這次更與今年滿35歲的心路基金會合作,藉由心路多年的智能障礙服務經驗,設計適合、友善障礙者的遊程與易讀手冊。

    本次體驗遊程總計辦理六場次,心路特地融入「尋找阿虎三兄妹」的故事,增加互動性與趣味性。除了專業人員投入,還邀請6名智能障礙者擔任易讀手冊的品管員,落實CRPD(身心障礙者人權公約)、Nothing about us without us(沒有我們的參與,不要替我們做決定)精神。手冊中的每句話、每張圖片,都是經過智青品管員們多次測試才產出,將專業術語轉化成容易理解的訊息。

    心路也為即將成為第一線友善支持人員的臺文館志工辦理一系列培訓課程,期待在導覽老師的引導、易讀手冊的輔助下,智能障礙者更親近臺文館,有嶄新的看展體驗!

    此外,心路於臺文館展出不同障別的親子畫作,有障礙者對夢想的渴望、有照顧者對友善環境的期待,也有大眾對心路35週年的祝福與感謝;臺文館則同時推廣館藏平權繪本,期待大眾透過文學認識多元族群樣貌,進而促進社會友善共融。

    「心路親子藝術創作共融展」9月6日至11月6日在臺文館B1文學樂園展出;「易讀手冊」可於臺文館網站(https://tinyurl.com/s78zkmez)下載,或至臺文館服務臺登記借閱。

  • 覺醒浪潮-迢迢民主路上的自由呼聲展(展覽影片)
    國立中正紀念堂

    影片長度:12分20秒
    簡介:
    邀請民眾回到民主現場,
    認識日治時期以來臺灣爭取民主人權的過程,
    一同回顧歷史、展望未來。

    請觀賞「覺醒浪潮-迢迢民主路上的自由呼聲展」展覽影片

  • 國美館「全人友善博物館」識別標章及專案活動於美術節隆重登場
    國立臺灣美術館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長期推動「全人友善博物館」計畫(Inclusive Museum,簡稱 I M)」,
    即日起於110年年度大展「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一樓美術街展區特別規劃
    以「今天來看人物畫」為主題的近用體驗專區(Here I M),
    以淺顯的介紹、口述影像導覽、觸摸輔助教具及手語導覽影片等服務設施,
    打造一個即使是取用資訊最困難的視障族群,也能與一般大眾一起在美術館悠遊的共融環境,
    於美術節(3/25)當天同時啟用國美館「全人友善博物館」識別標章,
    期許讓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平等地親近美術館。

    國美館自102年起擔任文化部「視障服務示範館」就開始積極推展文化近用服務,
    107年更提升以「全人友善博物館」為目標,
    致力於落實將客製化的視障服務示範作為,結合零障礙近用的軟硬體建置,
    以寓教於樂的展示設計,鬆綁美術館「請勿觸摸」的緊箍咒,開展成細緻化的全人近用服務。

    Here I M:今天來看人物畫近用體驗專區,
    藉展場裡的口述影像觸摸導覽設施,探索單純的人物畫、生活情境中的人物畫,
    以及人物畫群像的變奏曲。
    本館並結合非視覺探索計畫活動的執行,
    由國美館友善服務志工,全程以1:1陪伴引導視障者參與的方式,
    引領視障朋友透過觀察思考人物畫裡蘊藏的細節,找到屬於自己觀賞人物畫的樂趣,
    並以非視覺性的創作活動做為體驗的完結。

    此次國美館「全人友善博物館」識別標章及設置順天展的近用體驗專區的結合,
    為國美館邁向「全人友善博物館」寫下兩個層次上的意義:
    第一個層次的「Here I M」,是在標誌順天展的近用體驗專區所在位置,
    向社會大眾宣告國美館「I’m open for all」,朝「全人友善博物館」的願景具體邁進;
    第二個層次則是希望藉由不同族群、朋友的實際參與體驗,
    甚至打卡「Here I am」,共同表達願意協力國美館推動全人友善博物館,
    共同促進社會共融的平權理念。

    「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之「今天來看人物畫」近用體驗專區,
    展期自即日起至110年6月27日止。

  • 非視覺探索計畫
    國立臺灣美術館

    「非視覺探索計畫」是本館擔任文化部「視障服務示範館」之重點業務。
    本計畫自102年4月起推動,有計畫地培育種子老師及引導志工,
    以專案團隊力行小班制、常態化的細水長流經營模式辦理視障服務活動,
    推行至今已邁入第八年,並獲得視障相關社福團體及視障特教學校熱烈回應及踴躍參與,
    且已是國內博物館界友館肯定觀摩學習對象。

    為鼓勵並增強本館「非視覺探索計畫」所涵養的視障藝術愛好觀眾自主參觀美術館的動機及行為,
    本館除了於105年建置完成全國第一支兼具視障與聽障者需求的微定位無障礙導覽系統「國美友善導覽APP」外,
    106年年底以常設展規格及通用設計概念建置全國第一個「身心障礙者與樂齡人口文化近用示範展」
    (該展於108年8月以「全人文化近用展示體驗區」為定位、聚焦於「家.屋」的主題論述重新選件登場),
    結合3D列印開發的視障觸摸輔具以及口述影像導覽的雙視解說,
    以方便自由行的視障民眾自導參觀的軟硬體服務設施,
    並將此無障礙服務設計擴及年長者、肢體障礙者與一般社會大眾。
    110年更在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中設置近用體驗專區,
    貫徹本館視障服務並不是小眾服務,而是更細緻的全人友善服務之理念。

    110年度的「非視覺探索計畫」活動延續往年之做法,為每月一場,
    定期於每月第四個週四上午9:30~12:00舉辦,開放視障觀眾5~10人成團參與。
    今年度預計辦理9場,場次分別為:2/25、3/25、4/22、5/27、6/24、8/26、9/30、10/28、11/25。
    目前尚可預約檔期為6/24場次,意者請電話洽詢:04-23723552 分機 723 吳小姐。

    另外,本館為了服務在融合教育體系裡的視障生,
    並在一般學子間散播友善平權的公民素養種子,
    固定於暑假辦理一梯次 (連續三天不過夜) 的暑期明盲共學營(110年預定為7/9~7/11)。
    第一天(7/09)為一般生的視障認識及人導法研習課程,
    第二~三天(7/10~11)則為共學營活動。
    相關後續報名訊息,敬請關注本館官網及FB。

  • 【獨藝無二:生活工藝美學推廣活動】活動總回顧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不知不覺地,
    「獨藝無二:生活工藝美學推廣活動」也準備迎來尾聲,
    回顧全台12場講座暨手作活動
    與11間合作書店裡的主題書展,
    不知道您參與了多少呢?

    說起12場講座暨手作活動,
    民眾透過Facebook的訊息傳播與親友的好康道相報,
    活動名額可以說是場場秒殺,
    甚至有民眾致電詢問:「如何現場候補、能不能調整名額上限或未來是否還有這類活動」,
    雖然我們只能說明「活動名額有限」,
    但看到民眾的踴躍,
    對第一次舉辦這樣跨領域活動的我們來說,
    真是一劑強心針,
    表示大家對活動內容是感興趣的,
    並且符合需求與喜愛。

    本次活動設計以在地工藝為核心,
    例如:到了新竹,讓民眾體驗新竹縣新埔鎮的柿染;
    到了高雄,則安排高雄市大樹區的磚雕杯墊,
    過程中我們發現各場次活動名額限制的規則,
    讓大家可以更專心聽講,
    並有更多機會與講師互動,
    因此有了更佳的活動品質,
    且在統計問卷後,
    有98.5%的參與者表示這項活動讓他們更認識、了解在地特色工藝的概況。
    另外,不乏民眾以文字支持,
    例如:「了解柿皮可運用到染料,柿染顏色的自然大地色之美,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美」、
    「課程安排的非常好、具有意義,
    原來磚窯背後的故事是那麼細膩。
    老師們說明的都很好!」。

    除了上半場兩位講師的對談交流,
    讓活動參與者收穫良多外,
    最受到參與者喜愛的環節還是手作體驗,
    不得不說當大家專注地完成屬於自己的作品時,
    每個人都像工藝職人,
    拿著成品拍合照時更是自信滿滿。

    還記得第一場辦在台北的紀州庵文學森林,
    當時因為藍染染液氣味特殊,
    為了不影響書店營運,
    使得手作體驗(含絞染技法、染色及晾曬)的場地必須分別在一樓與三樓操作,
    坦白說我們曾經擔心因為場地的變換會讓民眾感到不便,
    但參與者們不但未曾面露難色,
    甚至在曬布時展開真心的笑顏;
    同樣面臨場地問題的,
    還有彰化的有此藝說,
    雖然事前考量過場地空間的限制,
    但因為該書店致力推廣的理念與具備的工藝性質,
    最終還是讓我們決定它應該是本活動合作書店的一份子,
    所幸參與者都能諒解也願意持續支持本活動的精神。

    雖然「獨藝無二」12場次的講座暨手作活動已辦理完成,
    但我們知道諸多細節仍有改進的空間,
    譬如問卷回饋中提到「東部的場次有點少」、
    「演講時間可再長一點」、
    「希望不同主題的舉辦地點可以多點選擇,
    有的主題很有興趣,但地點太遠」等,
    就第一次辦理獨藝無二活動而言,
    都是具建設性的意見,
    包含大家許願的工藝類型課程,
    都將成為下次辦理類似活動的基礎,
    同時也謝謝參與者的不吝指教。

    隨著活動落幕,
    工藝主題書展也將於11月底畫下句號,
    其實看似低調的書展,才是「獨藝無二」活動發起的源頭和動機。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簡稱工藝中心)為打造平易近人的閱讀內容而不斷革新,
    近年來的出版品,像是《手感工藝∙美好生活提案》、
    《職人魂‧創新路:15個工藝品牌的進化之道》、
    《手作的人:二十處扎根土地的手作工坊》等書籍的活潑、多元及具親和性,
    已經跳脫了一般大眾對於政府出版品刻板、封閉的制式印象,
    但書籍的推廣行銷並不容易,
    於是透過與著重於社區連結、
    人際互動及在地深耕的獨立書店合作,
    推出「獨藝無二」活動,
    希望從在地工藝的講座介紹、手作體驗到延伸閱讀,
    帶領民眾系統性地建構在地特色工藝知識。

    或許您來不及報名講座暨手作活動、或許您沒能注意並翻看主題書展、又或許您對「獨藝無二」還不夠了解,
    很多「或許」讓您錯過了今年的活動,
    但您可以從現在開始關注工藝中心,
    未來獲得第一手活動資訊。

    噢!如果您只是想買書,
    不論是否為工藝中心出版的書籍,
    各地凝聚社群、交流溝通,
    甚至深化在地議題的據點-獨立書店,
    仍然是我們推薦的好選擇!

    =======================
    【獨藝無二:生活工藝美學推廣活動】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執行單位: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

    一、活動期間:2020年8月20日到2020年11月30日

    二、活動地點:共11間獨立書店,包括
    紀州庵文學森林(台北)、
    唐山書店(台北)、
    瑯嬛書屋(桃園)、
    或者書店(新竹)、
    掀冊店(苗栗)、
    中央書局(台中)、
    有此藝說(彰化)、
    曬書店(台南)、
    三餘書店(高雄)、
    雨樵懶人書店(花蓮)、
    食冊café書店(台東)。

    三、工藝單位:共12個工藝單位,包括
    三峽染工坊、
    永興祥木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山行、
    月桃戲、
    新社香蕉絲工坊、
    春池玻璃、
    順達磚窯、
    台灣藺草學會、
    永茂工藝社、
    新埔柿染坊、
    三和瓦窯、
    三丰金屬漆藝工作室

  • 狀聲詞 Echoism — 視覺藝術無障礙展覽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看不見的/看得見的 你我他
    在這裡 都有屬於自己的聲音風景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策展人:許遠達
    藝術家:曾偉豪

    展覽時間:9:00-17:00,週一休館
    展覽地點: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集會展覽館一樓大廳
    開幕:2020年11月27日(五)上午10時

    ▍視障團體預約體驗參觀
    報名表:https://reurl.cc/r8qY4y,請填寫後回傳至:color@mail.tncsec.gov.tw
    電話請洽:06-2984990 分機 6021 陳小姐
    ※為維護參觀品質,參觀團體(視障者及陪同親友)一團至多6人。
    ※本展覽須脫鞋參觀,建議穿著方便穿脫的鞋子。


    狀聲詞-文化近用的多元途徑
    文/許遠達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助理教授

    本展邀請新媒體藝術家曾偉豪進行創作,以《狀聲詞》為名,基於文化近用作為策展的前提,思索如何在藝術「欣賞」轉向藝術「感受」,俾使有視覺障礙的人民同樣享有感受藝術的權利。

    語言文字中的狀聲詞是直接從聲音模擬創造符號,作為溝通的橋樑,也就是文字。狀聲詞從字面上來看,就是以文字象徵聲音。

    抽象來看,狀聲詞是透過各自的想像創造心中的空間與事物,每個人對聲音的想像都各有不同對應的形式。不同成長歷程、教育背景、人生際遇或民族文化,在對應聲音時產生的不同的影像。在探索作品同時構成各種獨特的符號構成,也就形成各自內心的聲音風景。

    在《狀聲詞》中,曾偉豪作品取用海洋與迴聲的概念,以聲音、震動等能量的視覺化為主要的表達形式,在此文化近用的展覽中,強調了視障者直接面對聲響、震動的感受與想像。

    曾偉豪作品著重的是聲響與震動的感受,側重直接的感知,參與的視覺障礙者,反而能比無視覺障礙者更能夠感受作品。也就是說,相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對聲音不見得那麼敏感,因為一般人的感受是綜合性的,有時會忽略某些感受。但,曾偉豪的作品對視障者而言,他們對聲音敏感,反倒是最主要的感受接收方式。期待這次的策展與創作嘗試,能為視障的朋友提供另外一種感受藝術的多元途徑。

  • 「走讀草鞋墩:草屯工藝小旅行」 第一場活動側記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走讀草鞋墩:草屯工藝小旅行」第一場
    已經在7月18日順利結束囉,
    那天的路線走訪了
    九九峰傳奇人文藝術館、游漆園、虎山美術工坊、時習之商行,
    這就來看看那天精彩的活動回顧吧~

    夏天早上七點多,
    炙熱的陽光已經照亮了整個工藝中心園區,
    參與民眾迫不及待地來到活動報到處,
    即便早起,
    大朋友小朋友都非常有朝氣,領取走讀閱讀袋,
    準備開啟這充實的一天!

    九九峰傳奇人文藝術館- 一代文創工坊

    第一站由擅長木藝的王信一老師擔任講者,
    老師以親和又直率的態度,
    一一解說每件作品背後的故事,
    並拿起工具直接在現場進行創作,
    讓大家看到平時工藝家難得一見的創作現場。

    《仙履奇緣》作品取材自八八風災時,
    因河床沖刷而露出的「類炭化木石」,
    黝黑發亮的木材千年前歷經森林大火後被沖刷埋於河床底下,
    直至近代才重見天日,
    王老師回憶道,發現這塊木材時的興奮之情難以言喻...

    游漆園

    黃麗淑老師以他自己整理大批日治時期總督府日用漆器的經驗
    來和大家分享日用漆器的知識與特別之處,
    並到作品展覽室一一講說早期至今的創作理念與心境轉變,
    親切熱情的態度,深受民眾的喜愛。

    虎山美術工坊

    身體硬朗、說話中氣十足的曾明男老師,
    非常高興看到這麼多的民眾到他的工作室參訪。
    因為小時候住在澎湖望安,
    雞就是他的寵物,
    他的陶藝作品許多以鄉土題材出發。

    「我的第一個陶藝作品就是雞,
    最喜歡作為靈感的也是雞,
    因為雞在閩南語中與『家』同音...

    時習之商行

    活動最後一站來到草屯在地的獨立書店,
    周均星老闆笑瞇瞇地在櫃台迎接大家,
    並講著為什麼從台北來這裡開這間書店,
    書店為什麼叫作「商行」而不叫「書店」的故事。
    活動尾聲,
    由走讀帶隊者梁志忠老師(南投縣文化資產學會秘書長)
    分享由他主編的《深度感動南投陶》這本書,
    詳細地解說了南投陶淵遠流長的歷史,
    並為今日的活動畫下完美的句點。

    第二場活動將於8月15日展開,
    除了以上的景點之外,
    我們將走訪擅長古董修復的董源藝術中心,
    敬請期待~

    本活動專文報導:百年工藝集大成之地!草鞋墩溫璞真摯的軟實力
    https://worldbookday.culture.tw/home/zh-tw/news/38968

  • 「工藝無礙-跨越‧有愛.四人創作聯展」展現工藝之路不凡生命力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工藝無礙-跨越‧有愛.四人創作聯展」,
    展期為2020年5月30日至7月19日,
    於工藝中心地方工藝館展出。

    該展是為推動性別平等及文化平權,
    使不同性別在社會生活中受平等對待,
    並探討工藝家的人生歷程,
    及不畏艱難、堅持創作之精神,
    特邀請石雕盧志松、樹藝李永謨、
    陶藝陳宣亦及吳紫瑄等四位工藝家,
    展出極具特色之作品。

    本展覽透過四位工藝家的人生經驗及創作,
    讓大眾尊重性別、擁抱差異,
    體會創作者突破各種藩籬及困難,
    堅持理想,化阻力為助力,
    傳遞正面能量,
    看見他們在工藝之路展現不凡生命力。

    盧志松的「掌中百壺」作品尤具特色,
    其運用微雕技藝,
    共耗費四年的時間,刻出的100把小茶壺,
    最大的不過1.6公分,最小的0.3公分,
    每個完成品,都有泡茶功能,令人嘆為觀止!

    樹藝家李永謨因肢體障礙的不便,
    學習草編並鑽研樹藝,
    取之於大自然的素材
    運用樹皮、葉脈花卉、果實等創造出趣味活潑的動物,
    曾獲2007年英國倫敦國際發明展「環保類銀牌獎」殊榮。

    陳宣亦腦中長有顱咽管瘤,造成長期視力障礙;
    吳紫瑄則是小時候因發燒而失去聽力。
    兩人是大學同學,
    彼此樂觀面對自身的挑戰,投身陶藝,
    以「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耳」守護,
    相知相惜擁有的一切。
    分別榮獲2016年第14屆全國身障技能競賽陶藝第1名、第4名。

    歡迎同來臺灣工藝文化園區-地方工藝館,
    一起觀賞四位創作者精彩的作品!

  • 綠島紀念園區新生訓導處第三大隊常設展
    國家人權博物館

    展覽地點:第三大隊
    開放時間:開園日每日上午9點到下午5點。
    (每年11月至隔年4月,每週一休園,不對外開放。)

  • 綠島紀念園區全區模型展示館常設展
    國家人權博物館

    展覽地點:綠島紀念園區全區模型展示館
    開放時間:開園日每日上午9點到下午5點。
    (每年11月至隔年4月,每週一休園,不對外開放。)

  • 綠島紀念園區綠洲山莊常設展
    國家人權博物館

    展覽地點:綠洲山莊
    開放時間:開園日每日上午9點到下午5點。
    (每年11月至隔年4月,每週一休園,不對外開放。)

  • 史博館國寶和重要古物手語導覽

    Fun手藝博-史博典藏文物手語導覽
    要讓你透過臺灣手語導覽
    認識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國寶和重要古物
    觀看全部請點選以下網址連結: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740

    觀看單一典藏文物請點選以下連結:
    〈國立歷史博物館建館記草書八聯屏〉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05


    〈「題拐子馬圖」草書六聯屏〉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769


    〈呂西村隸書四聯屏〉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12


    〈十猿圖〉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477


    〈鍾馗馴鬼圖〉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768


    〈大千狂塗〉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497


    〈夏山雲瀑〉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478


    〈水殿暗香〉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498


    〈墨荷四聯屏〉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766


    〈無量壽佛 大藏畫〉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499


    〈天王像〉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11


    〈溪山無盡圖卷〉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01


    〈虎〉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02


    〈行中書省 銀錠〉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770


    〈新莽 大泉五十銅笵〉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16


    〈臺灣通史初版定稿殘本〉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14


    〈填漆蟠螭紋蓋豆〉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39


    〈蟠螭紋鼎〉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40


    〈鸞紋戈〉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41


    〈虎形尊〉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43


    〈雲龍罍〉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44


    〈螭紐鎛鐘〉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45


    〈蟠龍方壺〉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458


    〈金柄銅短劍〉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457


    〈獸形器座〉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456


    〈三彩天王神像〉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26


    〈綠釉水注〉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27


    〈茶末釉藍白斑腰鼓〉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28


    〈辛店文化雙鉤紋雙耳壺〉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29


    〈三彩文官俑〉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30


    〈白釉雙龍尊〉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31


    〈三彩天王神像〉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744


    〈三彩馬〉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33


    〈三彩駱駝〉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34


    〈三彩武俑〉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35


    〈三彩加藍人面鎮墓獸〉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37


    〈萬曆青花雙龍暖壽罈〉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22


    〈青白釉觀音像暨佛龕〉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23


    〈青花一束蓮大盤〉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24


    〈青花花鳥八角盒〉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25


    〈雕花石槽〉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771


    〈動物面紋玉飾〉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18


    〈珩(璜)〉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19


    〈玦〉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20


    〈瓏〉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21


    〈皇明監國魯王壙誌〉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763


    〈北魏天安元年曹天度造九層千佛石塔〉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471


    〈湖山攬勝〉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496


    〈太魯閣之美〉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476


    〈四女裸像〉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495


    〈菊〉
    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h/zh_tw/media/101513

  • 「臺博視障導覽」APP
    國立臺灣博物館

  • 《靠近發現-威權與民主的對撞》宣傳影片
    國立中正紀念堂

    影片長度:1分10秒
    簡介:
    透過將歷史影像以及報紙圖檔融入年表的方式,
    展示臺灣社會追求自由民主與人權法治的歷程,
    試圖呈現出中正紀念堂及其園區周邊隨著時空遞嬗及社會民主發展,
    逐漸蛻變成今日的多元樣貌,
    已然成為臺灣民眾共享的歷史記憶。

    請觀賞《靠近發現・威權與民主的對撞》宣傳影片

  • 悠遊藝術心世界~照顧者藝術陪伴計畫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悠遊藝術心世界」為針對家庭照顧者規劃的活動,
    將參與者對焦於需要被重視的家庭照顧者,
    透過音樂、藝術、手作及博物館參訪等藝術課程,
    運用藝術療法來減輕照顧者心理的疲憊無助,讓他們得到喘息與放鬆,
    讓照顧者即使在照顧家人的同時,也可以維持自己的生活品質,
    同時提升照顧的品質,還可以發揮療癒人心的功能。
    108年首次於基隆市、新竹市、苗栗縣各辦理1場次2天之課程,共計110人參與。
    109年下半年持續於財團法人天主教耶穌會新竹社會服務中心、社團法人台灣信望愛長照福利協會、宜蘭縣私立聖方濟老人長期照顧中心、天主教靈醫會聖母樂活日照中心辦理。

  • 2020工藝中心春節特別活動-歡樂幸福數不盡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每年工藝中心辦理的春節活動已頗具口碑,吸引非常多的遊客入園遊玩體驗,
    今年農曆春節工藝中心的「曼妮鼠」將帶領你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新的一年邀請您全家大小一起來遇見曼妮鼠,
    活出更有趣、更輕鬆的一年!
    活動期間為109年1月26日(初二)到1月29日(初五),
    精彩的活動有:

    一、鼠光乍現打卡好運來

    有適合全家大小一起玩的「棒球打擊遊戲」,
    及與喜氣洋洋的老鼠新郎新娘們拍照留念!

    此外於「許願池」旁一起許願讓新年諸事如意吧。

    只要您走遍園區參加活動再將照片分享給親朋好友,
    就可以獲得限量帆布「鼠滿袋」,將歡樂幸福滿滿帶回家!

    二、鼠來報好戲

    四大藝文天團輪番上陣,有:
    初二「春明歌劇團」
    初三「達瑪巒文化藝術團」
    初四「集集絲竹箏樂團」
    初五「廖文和布袋戲-聖團」
    及鳳凰樹下「街頭藝人SHOW」為大家提供現場視聽美學饗宴。

    三、曼妮鼠趣玩工藝

    新春期間一次推出多種應景鼠年的工藝體驗DIY,
    讓您一次玩透透,
    製作屬於您的鼠年可愛工藝品,
    如鼠來寶書籤、鼠來杯及鼠錢袋等,
    給您饒富趣味的鼠年工藝DIY新體驗。

    四、曼妮鼠報好康

    生活工藝館、地方工藝館工坊
    及工藝市集的新春特賣活動,
    有許多特色工藝年節商品、應景好禮、工藝小物等,
    歡迎來尋寶,挑選年節伴手禮;
    走累了,也可至甜媽媽食材餐廳享受草屯在地美食
    或至藝珈琲品嘗溫醇的咖啡與下午茶,
    保證讓您今年收穫滿滿。

    五、曼妮鼠來了!

    除了草屯園區舉辦的一系列活動外,
    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也加入春節活動的行列。
    「好鼠藝!鼠年工藝體驗活動」讓您體驗工藝DIY樂趣、
    一起「紙鼠藝你」摺出「鼠」於你的新年創作,
    此外,館內臺灣禮品館旗艦店及蕃薯藤自然食堂也有新春優惠。

    另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館春節不打烊!
    「藝起來滑鼠」讓您體驗工藝滑鼠的樂趣,
    挑戰成功就可以贏得精美小禮品喔!

  • 2019年12月6日本館友善平權講座及創齡資源箱成果發表暨記者會,歡迎參加!
    國立臺灣文學館

    本館長期推動文化平權,響應12月3日國際身心障礙者日,
    特於12月6日舉辦友善平權創齡資源箱成果發表暨記者會,
    並邀請傑出視障者楊聖弘親臨分享著作《看不見的看見》;
    只要你願意,嘗試了解多元的視角,就能開闊彼此生命的可能與美好。


    時間:12月6日
    地點:2樓第一會議室
    14:00-15:30友善平權創齡資源箱成果發表暨記者會
    15:30-17:30《看不見的看見》楊聖弘作者分享講座


    流程:本場次提供「同步聽打字幕」服務(由台南市聲暉協進會協助)


    時 程

    內容


    13:40-14:00

    貴賓報到、影片放映


    14:00-14:10

    長官致詞

    國立臺灣文學館洪秀梅秘書


    14:10-14:30

    資源箱開發

    顧問及主持人致詞

    雲林故事人協會唐麗芳創辦人

    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蔡淑媖秘書長

    四也文化出版公司發行人張素卿


    14:30-14:45

    資源箱實品發表展示

    台灣文學創作者協會陳榕笙秘書長


    14:45-15:10

    「打開時光寶盒」-創齡行動的未來可能性座談會

    (與談人:唐麗芳、蔡淑媖、張素卿、現場創齡夥伴)


    15:10-15:30

    茶敘


    15:30-17:30

    《看不見的看見》楊聖弘作者分享講座


    洽詢電話:06-2217201*2512


  • 農村工藝 手作臺灣-農村社區工藝成果發表大會師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集結臺灣108年工藝社區輔導成果,
    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與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共同主辦的「農村社區工藝成果發表大會」,
    2019年11月13日首度於彰化縣順達磚窯園區大會師。

    開幕當日
    邀請全臺各地45個社區工藝團體代表共襄盛舉,
    從人才養成的農村培力型、
    產品設計開發的社區產業型(初級),
    以及品牌行銷拓展的社區產業型(進階)之標竿社區,
    展示在地特色工藝品,
    並相互交流與觀摩。
    活動中帶來結合在地產業的
    漂流木手作小提琴演奏、
    兼具時尚與在地自然風之走秀表演
    以及藍染、茶染及漆器三種情境氛圍的
    植物染色茶席奉茶品茗,
    充分展現在地產業與工藝文化相互激盪出的特色
    與社區工藝的活力與自信,
    同時進行「農村工藝 手作臺灣」磚泥手印揭幕儀式,
    由水保局林長立副局長與工藝中心許耿修主任共同揭牌,
    宣示農村社區工藝成果發表大會活動正式啟動。

  • 第一屆全人文化近用與社會共融國際研討會暨工作坊 歡迎報名
    國立臺灣美術館

    由⽂化部指導,國⽴臺灣美術館主辦,促進華語地區全⼈⽂化近⽤與社會共融的國際盛事──
    「第⼀屆全⼈⽂化近⽤與社會共融國際研討會」,
    將於2019年11⽉3⽇⾄6⽇在台北財團法⼈張榮發基⾦會國際會議中⼼舉⾏。

    本次⼤會主題「⽂化近⽤」關注如何積極地確保每⼀個⼈親近⽂化、深度參與⽂化活動的權利,
    不受⾝份、年齡、性別、地域、族群、⾝⼼障礙等原因的影響;
    「社會共融」則尋求平等尊重每⼀個個體的獨特性,在多元族群之間建⽴彼此的理解與欣賞。
    近⽤給了個體平等取⽤資源和展現的權利與基礎,
    共融則帶來異質⽂化間的激盪交融,
    ⼈類⽂化因此⽽有源源不絶的新思維與成⾧,在互動中產⽣⼈性⾃然的接納與愛。

    國⽴臺灣美術館⾃2013年從視障服務⽰範館的紮根⼯作做起,
    ⾄2017年起全⾯朝向「全⼈友善博物館」的⽬標耕耘,
    實有感於個⼈與⼈類⽂化共⽣共榮的進程,其實完全不可分割。
    每⼀個個體其實都有缺陷。
    ⽂化近⽤與社會共融⼯作的服務對象,並不僅限於所謂少數或弱勢族群,
    ⽽是要以⾯對所有⼈類個體、更宏觀的「全⼈」思維看待。
    「全」,是⼀種全備、完全,完整的概念。
    教育學上全⼈的概念,將⼈視為⼀個⽐可⾒更⼤的整體、⼀個⾝⼼靈緊密與世界相連的完整個⼈,
    重視充份發展每⼀個⼈的潛能,培養成為能與社會和諧互動的完整個體。
    因此,全⼈的⽂化近⽤與社會共融,更⾧遠的思維,是在考慮⼀種軟體資訊與服務上的通⽤設計。
    不是因為「有些⼈的缺陷」⽽各別對應產⽣的零散服務,
    ⽽是⼀種更全⾯、從⼀開始設計,就考慮到所有⼈需求的服務思維。

    祈願透過本次研討會的各式活動中,能促進不同地域間的理念交換,
    共同加速全⼈⽂化近⽤與社會共融⼯作的推展,成為改變世界的柔性⼒量。
    歡迎所有對本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共襄盛舉!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10/21 23:59 截止
    報名辦法:主題網站線上報名,請至➡www.2019casi.org
    活動時間:2019/11/03(日)至2019/11/06(三)
    活動地點: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地址: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